银行业货币金融观察之二:银行视角看政治局会议三个关键词
事件:2024 年12 月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 年经济工作,下午发布会议通稿,我们分析如下:
银行经营与宏观高度关联,而我国货币、财政、消费、金融等领域政策和市场走势都离不开政治局会议定调。银行一方面承担着宏观政策执行和传导功能,另一方面也受宏观政策和经济的直接影响。具体来看,货币政策给银行提供负债扩张空间,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给银行提供资产扩张空间,消费和金融市场为银行提供非息来源。
从银行视角来看,宏观政策层面,本次政治局会议核心关键词有三:
一是“超常规”。会议表示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一表述尤其是“超常规”这一宏观政策定语是历史首次出现,结合今年以来央行开始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开展买断式回购,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对明年经济增长目标和后续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方式有更多期待。
二是“更加积极”。会议表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通常政治会议对财政政策的定语是“积极”,上次“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出现在2020 年2 月到2020 年7 月期间的政治局会议上。近20 年政治局会议上,只有2020年和本次会议通稿中对财政政策采用“更加积极”的定语表述。从这个视角来看,2025 年显性财政政策力度可以对标2020 年,再结合前期化债额度和超常规的逆周期调节表述,本轮财政政策尤其是显性财政政策力度可能会超过2020年。
三是“适度宽松”。会议表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常政治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语是“稳健”,最近二十年以来,上次提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是2008 年11 月-2010 年7 月期间的政治局会议上。货币政策从“稳健”到“适度宽松”显示了货币政策态度,这意味着在通胀和名义GDP 增速回升之前,货币政策会延续宽松和支持性立场。对标2008 年的货币政策力度,预计未来一个月可能会有较大力度的降准降息政策出台,为明年经济开局奠定政策基调。
银行影响方面。2008-2010 和2020 年宏观政策发力期间,初期货币财政政策均明显加力,后续经济增速和资本市场也明显上行(见附图),我们预计随着本轮宏观政策落地兑现,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也将明显回升。对银行来说,短期来看,降准降息等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利息下行和银行息差进一步收窄,但中期来看,更加积极宏观政策有助于推动名义GDP 增速和利率中枢回升,促进中期息差回升。另外宏观政策促进经济活跃度上升,有助于促进银行中收回升,同时消解系统性风险担忧,降低银行不良生成压力。当前银行板块PB 估值仍系统性低于1PB,随着经济活跃度上升,经济系统性风险担忧消除,银行估值折价有望进一步收敛,优质银行估值溢价有望再回归。从2008-2010和2020 年积极宏观政策区间来看,银行板块均取得了明显绝对收益,我们看好银行系统性机会。另外从表述上来看,本轮宏观政策将更加注重消费和资本市场,这意味着中收占比高、结算性负债强的银行会更加受益。
风险提示:经济基本面改善偏慢;政策力度低于预期;存款竞争及定期化加剧。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