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点评:适度宽松与超常规-政治局会议的关键词

谭逸鸣/谢瑶 2024-12-10 11:53:23
机构研报 2024-12-10 11:53:23 阅读

  12 月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 年经济工作。

      12 月政治局会议不仅视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前瞻,也为明年经济工作和政策方向定调。

      从12 月政治局会议的内容来看,相比今年以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出现了一些新措辞,也为明年债市趋势奠定了基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稳住楼市股市”“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等,政策定调较为积极,后续稳增长、扩内需、稳预期政策仍值得期待。

      结合四季度经济运行来观察,在一揽子增量政策密集出台下,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增多,但经济运行喜中仍有忧。

      一方面,10 月经济延续修复节奏,消费反弹超出市场预期;10 月社融信贷结构性改善,M1 增速止跌回升;11 月制造业PMI 上升至50.3%,连续两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显示经济景气有所改善,预估四季度GDP 增速或有所回升。

      另一方面,通胀低位运行、地产投资偏弱的问题仍存,政策效果有待继续观察,经济修复基础也仍需进一步巩固。

      对应我们看到本次会议关于明年的政策基调,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

      财政政策:强调“更加积极”

      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比2023 年12 月政治局会议,强调“更加”,而淡化了“适度加力”,意味着明年的财政扩张力度可能更大,“宽财政”发力可期。

      10 月12 日,财政部新闻发布会“四箭齐发”,通过支持地方化债、为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大民生支持力度等举措,增强财政政策的力度和广度,助力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

      此外,财政部部长还强调,“我们还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11 月8 日,人大常委会公布了“10 万亿”的化债政策,一是安排6 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分三年安排,2024—2026 年每年2 万亿元;二是从2024 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 万亿元。

      展望明年,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基调下,政府加杠杆主线依然清晰,2025年目标赤字率或有上调空间,2 万亿元地方置换债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超长期特别国债或继续发行1 万亿元,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以及或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补充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等。

      货币政策:强调“适度宽松”

      会议强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较2023 年12 月政治局会议的表述,将“稳健”改为“适度宽松”,也是自2009 年后,12 月政治局会议再次使用该词,彼时央行就多次进行降准降息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信贷扩张和经济回升。

      回顾今年货币政策操作来看,央行始终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2024 年1 月,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 个百分点,定向降息25BP;2 月,5YLPR 下调25BP;7 月央行下调7 天OMO 利率10BP,1Y LPR 和5Y LPR 跟进下调10BP,MLF 利率下调20BP;9 月一揽子增量政策集中出台,央行全面降准50BP,下调7 天OMO 利率20BP,下调MLF 利率30BP;10 月1Y LPR 和5Y LPR 调降25BP。此外,2024 年7 月和10 月,国有大行两次调降存款挂牌利率。

      2024 年12 月2 日,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明年,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和政策取向,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

      展望2025 年,12 月政治局会议将货币政策定调为“适度宽松”,指向明年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

      关于降准,考虑到明年政府债供给压力,信贷投放修复情况,以及为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2025 年我国或仍有50-100BP 左右的降准操作,但当前法准率水平已降至6.5%,距离5%的下限水平较近,且与海外经济体存款准备金率的差距在持续压缩,降准空间愈发逼仄。

      此外,今年央行流动性管理工具有所创新,逐渐形成了“7 天逆回购投放短期流动性+买断式逆回购投放中短期流动性+1 年期MLF、国债买入和存款准备金率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的投放体系,央行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选择投放工具,综合运用买断式逆回购、国债买卖等工具来熨平资金面波动。

      关于降息,2024 年三季度货政报告强调,“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温和回升在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重要性有所提升,当中仍然需要降低利率的配合。我们预估2025 年或有1-2 次降息空间,政策利率下调幅度约20-40BP,或进一步传导至LPR、存款利率和MLF 利率,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稳增长抓手: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会议两处强调扩大内需,“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一则强调扩大内需的重要性,二则提出消费置于内需的首位。

      由于海外关税和贸易条件变化可能加大外需的不确定性,故而在应对外部风险,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扩大内需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其一,会议把消费放于投资和新质生产力之前,指向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促消费,这与今年7 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一脉相承。我们预估明年财政支出或加大对消费的支持力度,扩大汽车、家电等产品的补贴范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或延续扩容等。

      其二,会议指出“稳住楼市股市”,一方面,地产宽松政策仍将继续支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供给端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盘活存量闲置土地等,需求端进一  步放松住房限购,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减轻居民的利息负担,释放住房消费潜力,进而带动地产销售和地产投资边际改善。

      另一方面,在9 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后,本次会议进一步强调要稳住股市,对应看到今年央行创设结构性货币工具,SFISF 和股东回购再贷款支持股市发展,我们预估明年对股市的支持政策仍有加码空间,资本市场稳定发展背景下也有助于提升居民收入,进一步提振消费需求。

      债市如何展望?

      在12 月政治局会议通稿发布后,盘面收益率整体下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振债市情绪,10 年国债收益率再创新低。截至12 月9 日,2Y、5Y、10Y、30Y 国债利率较前一日分别下行0.2BP、2.6BP、3.7BP、4.3BP 至1.32%、1.59%、1.92%、2.12%,10Y 国债利率位于2%点位的下方。

      12 月政治局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基调整体偏向积极,财政扩张主线清晰,或带动经济增长预期上修以及风险偏好的回升。与此同时强调政策的“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打好政策“组合拳”,“宽货币”仍然可期,央行仍需维持流动性平稳宽松助力宽信用。

      于债市而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2025 年债市或许仍处于整体牛市环境,政策利率中枢下移或带动包括国债利率在内的广谱利率下行,但政策加码下基本面修复的持续性,以及宽信用修复成色仍是影响债券定价的关键变量,债市波动调整或有所加大,震荡市特征明显,考虑到利率趋势性上行的风险相对可控,故而可以把握阶段性调整的交易和配置机会。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基本面变化超预期;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