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解读12.9政治局会议:不寻常的信号

熊园/朱慧 2024-12-10 11:53:30
机构研报 2024-12-10 11:53:30 阅读

  事件:2024 年12 月9 日,政治局会议召开,分析研究2025 年经济工作。

      核心观点:定调“很积极、很给力”,干字当头,“股债双牛”可期。

      1、节奏看,本次政治局会议的召开时间符合惯例,2025 年政策大方向也就此确定,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进一步部署。过往看,12 月政治局会议基本在上旬召开,随后也将很快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过去5 年平均间隔了4 天左右,最快2 天后、最慢9 天后)。从定位看,政治局会议历来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吹风会”,在通稿篇幅上,政治局会议可认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摘要”,中央经济会议则可认为是明年全国“两会”的“摘要”。比如,本次政治局会议并未提及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惯例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提及。此外,备受关注的财政赤字率、GDP目标增速等具体数字,过往看需要等到明年3 月全国“两会”,其中:1 月各地将陆续召开地方“两会”,也将公布各省GDP 目标,据此可大体推测全国目标。

      2、整体看,本次政治局会议定调“很积极、很给力”,集中体现为不少“决心强、力度大、方向明确”的新表述,包括:首提“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定调由“稳健”改为“适度宽松”(上一次还是2009、2010年);财政政策定调由“积极”改为“更加积极”(此前仅有2020 年7 月政治局会议);首提“稳住楼市股市”“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多次强调预期管理,包括“稳定预期、激发活力;加强预期管理”;延续强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等。

      3、倾向于认为:本次政治局会议释放了很大的政策想象空间,对后续“GDP 目标、财政赤字率、降准降息、刺激消费、稳楼市、稳股市、标志性改革”等诸多领域,可以有更高的期待,对市场可以更乐观,我们也继续提示“股债双牛”可期,一句话,“干字当头”。其中,我们继续提示:

      2025 年GDP 目标可能仍为5%左右的偏高水平,一般赤字率升至3.5%-4%以上,专项债扩至4.5 万亿以上,特别国债规模2-3 万亿以上,对应广义赤字率可能接近9%甚至更高、对应为史上最高。

      4、具体看,本次政治局会议的主要信号如下:

      1)本次会议虽未提及当前经济压力和内外部形势,但不宜过分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应会“补上”。和历次政治局会议不同,本次会议通稿并未提及后续经济运行的困难与挑战、也未提及内外部压力(同2021 和2023年12 月),过往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加上对应分析。事实上,总书记在12.6 党外人士座谈会已经提到,““ 当前我国发面面许多多不确定性和挑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2)政策执行上,延续强调“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叠加近期要求的“敢做善为,主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均指向明年将狠抓落实、干字当头。会议明确提出“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10.28 政治局会议则强调“敢作善为、攻坚克难,主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均指向后续政策执行可能有积极变化,2025 年各方干活积极性有望明显改善。

      3)主抓手上,重点关注“更大力度的中央加杠杆、松货币、宽财政、扩内需、促消费、强产业、稳地产、促改革、扩开放”等部署,尤其是要聚焦本次会议的新提法,比如“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等:

      货币政策时隔14 年再提“适度宽松”,更大力度的降准降息可期,汇率调控可能也将更灵活。货币政策定调改为“适度宽松”(上一次还是2008 年,2011 年之后是“稳健”),进一步确认货币宽松大方向,继续提示:预计2025 年降准2-3 次、幅度50-100BP,旨在配合化债、财  政扩张、置换MLF 等;降息2-3 次,幅度至少20-40BP、甚至更高,主因当前实际利率仍处偏高水平(按照新发放贷款利率-CPI 测算的最新实际利率为3.4%)。此前央行Q3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汇率表述明显放松(删除“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预计未来汇率调控也将更加灵活,为降息打开空间。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赤字率有望创历史新高。本次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此前仅2020 年有提及),继续提示:预计2025 年一般赤字率升至3.5%-4%以上,专项债扩至4.5 万亿以上,特别国债规模2-3 万亿以上,对应全口径赤字率(广义赤字率)可能接近9%甚至更高,2025 年赤字率也有望史上最高。

      扩内需居首位,首提“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重点关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额度、范围可能双双扩大,专项债审批项目放松,筹划水利等更多项目,加快区域规划”等相关政策。1)促消费,要求“大力提振消费”,预计明年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额度预计会有3000 亿以上,范围上可能从汽车、家电扩大至家居、家装、家纺、消费电子等(江苏已率先扩容至手机等产品);2)扩投资,再提“提高投资效益”,结合此前财政部发布会,涉及做好前期工作、优化投向领域、强化全链条管理等3 方面。本次特别提到“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应也是配合加力扩投资,重点关注西部大开发、近期国务院已批复需广深等多城2021-2035 年国土空间规划等。此外,也需关注明年专项债审批项目放松、筹划水利等更多项目等动作配合,其中:

      专项债此前一直由财政部和发改委审核,10.8 发改委已表示正研究优化完善专项债管理的新举措,包括“研究开面项目审核自主权试点”,即由各地自主审核,最快有望自明年开启实行,应会加快项目审批效率、更快推动实物工作量形成。

      首次单独提出“稳住楼市股市”,关注“中央更大程度参与地产收储、平准基金”等可能的政策。2024 年就稳地产、化债、活跃资本市场等已有实质性动作,包括“10 万亿+财政刺激”、加大“白名单”贷款投放力度、专项债新增支持土储和收储、央行创设两项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并购重组活跃资本市场等举措。此次在房地产、金融、地方债三大风险下,政策也向“稳住楼市股市”倾斜,关注可能的加码,如地产收储规模扩大、中央更大程度的参与收储、设立平准基金等。

      促改革有望提速,“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重点关注民生(生育补贴)、财税、国企、稳民营、强科技:1)民生,短期应会建立全国性生育补贴制度,完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加大个税抵扣力度,因地制宜实现租购同权等系列举措;2)财税体制改革,在“基础性制度先行引领、细分领域改革举措接续跟进”原则下,应会率先推进预算、转移支付、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改革等,也需关注消费税、个税、增值税改革;3)国企改革,短期推进重点在于推进原始创新、国有资本“3 集中”;4)稳民营经济,关注即将发布的《民营经济促进法》;5)强科技,要求“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扩开放,稳外资、稳外贸,重点关注服务业扩开放,如结合自贸区、自贸港等放宽服务业准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增加服务业条目等。实际看,近期稳外资、稳外贸已有系列动作,如11.1《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 年版)》正式施行,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11.1 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以降低外资投资证券市场门槛。后续可重点关注服务业扩开放,一是创新方式放宽服务业外资准入,如结合自贸区、自贸港等平台开面试点;二是在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增加服务业条目等。

      其他可关注:“统筹发面和安全”;“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面”;“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需感幸福感安全感”;“做好民生保障和安全稳定各项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后附:本次VS 2024.7.30/2023.12.8 政治局会议;逐句解读12.9 政治局会议。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外部环境、地缘博弈等超预期变化。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