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与大宗商品行业周报:商品弱现实下价格疲软 可关注铜投资机会
投资要点
美国12 月小幅降息概率增加。本周市场焦点在于周五的美国就业数据和美联储动向。美国劳工统计局周五公布,11 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2.7 万人,超过市场预期的22 万人。在数据公布后,美股期货小幅走高,美国国债收益率走低,市场也加大了对美联储12 月降息的押注。在此前11 月26 日发布的美联储会议纪要预测12 月美联储可能再次降息25BP。截至12 月6 日,根据CME 美联储观察,12月降息25BP 的概率已由一周前的66%(11 月29 日)上升至86%。
11 月我国央行重启增持黄金。12 月1 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 月PMI 达到50.3%,连续两个月超过荣枯线,显示制造业扩张,前期政策效果逐步体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呈现恢复态势,增强了市场消费信心。央行操作方面,11 月29 日公布央行持续在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中净买入债券,截至12 月6 日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创新低,目前5 年期国债收益率和5 年期LPR 利率的利差已经处于相对高位,未来LPR 下行存有空间。外汇方面值得一提的是,11 月份央行在连续6 个月暂停增持黄金后少量增持黄金。
黑色:1)螺纹:本周(12.02-12.06,全文同)螺纹期价周环比下降。本周宏观层面预期一般,市场需求未能有效跟进。当前淡季特征比较明显,供需矛盾变化不大,市场出货情绪占据主流。进入12月政策端未来对钢材需求的拉动均比较有限。2024 年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宏观事件仍未落地,在会议落地之前,我们预计短期螺纹价格震荡为主。2)铁矿石:本周铁矿石期货价格周环比持平。本周宏观情绪有所降温,产业层面,钢厂亏损加剧,日均铁水产量继续减产;但钢厂补库已开启,市场对冬储补库仍有一定预期,对价格有所支撑。当前钢厂采购较为谨慎,整体维持厂内低库存运行。冬储开启,短期需求支撑犹在,叠加202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市场存有政策预期,我们预计铁矿价格震荡运行。3)煤炭:本周焦煤市场弱势运行。煤焦方面,本周炼焦煤整体供应宽松。冬储周期已开启,炼焦煤需求略有好转,但下游终端进入淡季,市场多为观望,整体采销节奏谨慎。淡季压力下钢厂需求边际转弱,铁水产量缓慢下滑。我们预计煤焦现货价格偏弱震荡,需关注成材的消费及利润情况。动力煤现货市场偏弱运行,主产区供应整体稳定,坑口及港口煤市场成交一般,下游采购需求薄弱。近期受气温整体偏暖及风电季节性转强因素影响,终端电厂日耗弱于2023 年同期,库存去化速度偏缓且持续维持高位,补库力度受限,对市场煤继续保持观望。中央气象台预计12 月10 日起较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届时煤电需求或有所增加,补库需求得到释放。我们预计下周动力煤价格有望企稳。
有色:1)铜:本周沪铜期货价震荡上行。本周海外利空消化,国内产业支撑下,宏观预期交易或推升铜价。美国非农数据超预期增长,降低市场降息预期,国内政策刺激预期增强,铜短期反弹上行。产业层面,需求表现尚可,下游电力企业订单交付情况良好,光伏和海缆订单明显增长,整体出货情况良好,同时取消出口退税政策促使下游抢出口。我们预计短期沪铜价格震荡运行。值得一提的是安托法加斯塔和江西铜业同意大幅降低2025 年铜精矿TC 长单(-73.4%),矿端紧张向冶炼端的传导,2025 年铜精矿或延续紧缺格局。2)铝:本周沪铝价格周环比下降。本周铝价外强内弱,本周外盘铝价上涨主要受到降息态度、市场情绪的影响。沪铝震荡走弱,成本端氧化铝维持高位震荡,国内电解铝企业因氧化铝成本过高出现小规模减产,国家继续发布宏观政策,但对铝价刺激作用并不明显,需求端转弱,库存或转为累增,价格上方承压。成本端铝土矿、氧化铝价格坚挺,我们预计短期铝价维持震荡。
原油:本周国际油价下降。周初市场对OPEC+推迟增产预期乐观,美国加大对伊朗制裁,以黎停火协议未得到遵守,韩国短暂戒严,多重利好带动油价上涨。周后期美国成品油库存增幅超预期,同时OPEC+会议符合市场预期已被提前计价,油价走势震荡偏弱。前期油价变动多来自短线支撑,减产及供应趋紧利好仍在,与下游需求疲软利空继续博弈,我们预计油价表现或震荡运行。
纯碱:本周纯碱市场偏弱运行。本周纯碱企业开工小幅提升,供应增加;下游需求一般,按需为主,虽有冬储备货预期在,但在高供应、高库存下,冬储相对灵活。浮法玻璃日熔量在历经7 个月的下跌后,11 月以来浮法生产线稳定在229 条左右(生产线和玻璃日熔量较3 月高点分别下降12%/10%),下周浮法及光伏预期稳定,暂无产线变动,我们预计纯碱现货价格持稳为主。
风险提示: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制造业回暖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地缘环境超预期,整体大盘表现不佳。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