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通胀数据点评:本月通胀数据的两个“异常”
事 项
11 月份,CPI 同比0.2%,预期0.5%,前值0.3%;CPI 环比-0.6%,前值-0.3%;核心CPI 同比0.3%,前值0.2%;核心CPI 环比-0.1%,前值0%;PPI 同比-2.5%,预期-2.7%,前值-2.9%;PPI 环比0.1%,前值-0.1%。
主要观点
11 月通胀数据有两个“异常”值得关注:一是,继上月PPI 环比明显低于预期之后(《为何PPI 明显低于预期?》),本月环比又超预期。二是,CPI 和PPI中的耐用品价格改善,主要是汽车、通信工具价格。
为何PPI 环比超预期?
数据情况:PPI 环比-0.1%,市场预期0.1%。2016 年以来,出厂价格低于50%并且购进价格低于50%的月份,当月PPI 环比大于0 的只有本月。
可能的原因:第一,10 月国内大宗品涨幅较大,部分滞后体现在11 月PPI 环比数据中。高频原材料价格向PPI 相关行业价格的传导需要时间,企业的实际交易价格的变化相对会更慢。以建材为例,11 月钢材高频价格下跌,但PPI 黑色金属冶炼价格为正;水泥、玻璃高频价格涨幅明显弱于上月,但PPI 非金属建材价格涨幅高于上月。实际上从2016 年以来,大概1/5 的月份,螺纹钢价与PPI 黑色冶炼加工行业、水泥与PPI 非金属建材行业,在月度涨跌方向上背离。第二,耐用消费品制造业的价格明显改善。PPI 计算机电子价格环比0.2%,PPI 汽车制造价格上涨0.1%,两者对PPI 环比的拉动约0.02 个百分点,上个月是拖累0.16 个百分点,也是自去年10 月以来首次对PPI 环比有正向拉动。
耐用品价格为何改善?
数据情况:除PPI 中的计算机电子和汽车制造价格环比由跌转涨之外,CPI 中的通信工具和交通工具价格环比明显改善,CPI 交通工具上涨0.1%,自今年3月以来首次转正,2015-19 年同期均值为-0.1%,2022-23 年同期均值为-0.25%。
CPI 通信工具上涨1.1%,上月为0.4%,2015-19 年同期均值为0.1%,2022-23年同期均值为-1.85%。
对于耐用品价格的改善,原因可能并不清晰:
第一,不太可能是补贴和以旧换新政策带来的影响。企业在促销时可能存在先涨价再打折的现象,但这并不会导致CPI 上涨,因为当商品的挂牌价格与实际成交价格不一致的时候,CPI 采集的是消费者的实际成交价格。也是因为这个因素,政府的补贴会导致消费者实际支付价格的下降,应该体现为CPI 下降而不是上涨。有两个证据辅证:1)在上个月数据的统计局解读中也提到,政策支持下的企业促销导致家电、汽车、智能消费设备、计算机等价格下跌。2)本月CPI 家用器具跌幅扩大,并未改善。
第二,新品上市对价格可能有带动作用。统计局解读本月“部分车型新款上市,燃油小汽车价格上涨0.2%”。这一因素可能并不牢固,因为新品上市不单是11月才有,一般而言,9 月、10 月和12 月才是新品发布的高峰,因为临近节假日以及这些月份车展较多。
综合来看,11 月耐用品价格改善,要么是新品上市或其他未知因素导致的月度扰动,要么是居民预期改善,耐用品消费开始出现企稳或好转的信号。后者才有意义,但目前尚无法判断,需密切观察后续消费增速和价格变化。
11 月CPI 数据:CPI 环比跌幅超季节性,PPI 环比由跌转涨CPI 环比-0.6%,2015-19 年同期均值为0%,2020-23 年同期均值为-0.2%,明显弱于季节性。从具体分项环比来看,食品:受气温偏高、生猪年末供给放量等影响,农畜渔产品价格普跌,食品价格下跌2.7%,大幅低于季节性,是拖累CPI 环比的主要因素。核心CPI:1)房租环比-0.1%,偏弱,低于季节性,或仍受到一、二线城市租房市场供需调整以及房价处于低位的持续影响。2)耐用品价格分化,汽车和通信工具价格上涨,家用器具价格下跌。3)非耐用品,服装价格季节性上涨0.6%,酒类价格下跌0.3%,弱于季节性。4)核心服务,旅游出行进入消费淡季,相关服务价格下跌;估算餐饮价格上涨0.2%,好于过去两年,今年以来的累计环比依然为负,2016 年至2023 年均为正。
PPI 环比上涨0.1%,从行业链条来看:一是,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带动相关行业价格下降。二是,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上行,带动相关行业价格上涨。三是,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房地产、基建项目加快推进,水泥、钢材等工业产品价格上涨。四是,电力、燃气需求季节性增加,价格上涨;煤炭保供力度加大,电厂备煤较为充足,价格下跌。五是,装备制造业价格分化,光伏、新能源车、锂离子电池价格下跌,计算机电子、汽车价格上涨。六是,9 个公布连续数据的消费品制造行业中,五个持平,四个下跌。
11 月涨价扩散情况
CPI:以21 个CPI 二级项目作为观察对象,环比涨价比例持平于29%,处于2016 年以来的7.5%分位,仍处于2016 年以来同期的最低分位。
PPI:有可比数据的30 个行业中,价格环比上涨的行业个数从9 个升至11 个,涨价比例从30%升至37%,处于2013 年8 月有数据以来的42.2%分位。
50 个生产资料价格:10 月下旬至11 月下旬,环比涨价比例从56%降至36%,2014 年以来的历史分位从65.4%降至31.1%,除化工品外,其余领域的涨价比例均有所回落,黑色金属、油气和煤炭回落幅度最大。
风险提示:通胀数据公布不全导致分析存在偏误;宏观政策力度超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