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论利率汇率的关系转变-中美普林格时钟12月资产配置月报:货币政策基调转为“适度宽松” 股债双牛格局进一步强化

何佳烨 2024-12-11 07:40:32
机构研报 2024-12-11 07:40:32 阅读

  利率汇率跷跷板反转

      近期,两个关键指标的整数关口突破再次对市场产生压力:其一,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于12 月2 日首次跌破2%,创下2002 年以来新低;其二,离岸人民币汇率于12月3 日跌破7.3 关口,当日下跌超300 点。

      10 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跌破2%关键位,带动了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大幅上行。随着市场对特朗普交易进入到白热化,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盘整,波动范围限定在7.23 至7.25 之间,持续了约半个月。但在10 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这一关键心理关口的背景下,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加速上行,特别是美元兑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快速升破7.30 关口。这一现象与债券市场对“2%”收益率的重视程度有关,正如“811 汇改”前市场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7”的重视程度一样。

      从央行近期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来看,汇率不再是掣肘利率下行的点,一方面,央行采取一系列积极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央行对待当前人民币贬值保持观望态度,允许汇率一定程度上的贬值。汇率的波动不会掣肘国内宽松货币政策,年内及明年货币政策总量性宽松仍有充足空间,以充分配合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发力。

      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11 月增量政策备受关注,央行采取非银同业存款降价,受此影响,国债收益率首次破2%,政策驱动与历史意义深重。央行此次针对非银同业存款利率的优化举措,迫使机构资金流向其他市场。而国债作为相对安全的资产,成为资金的主要流向,推动国债价格上升、收益率进一步下降。央行此举或为进一步降息铺路,预示2025 年中国利率水平仍有下行空间,不会因外部因素如美国市场波动而中断货币宽松政策。

      此外,上周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2025 年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和政策取向,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企业和居民综合融资成本。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重点加强对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平稳发展。积极推动货币政策框架改革,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传导,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同样预计年内可能会再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12 月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 年经济工作,有两个提法超市场预期:第一个为货币政策的表述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时隔16年重现这一基调调整。第二个为通稿里强调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也是历史上非常少有的提及“超常规”。

      人民币的贬值与国内货币宽松政策不冲突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存在跷跷板效应,那么国内当下降息降准的趋势会不会受到汇率走势的掣肘呢?根据当下央行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可以推断,跷跷板效应消失,贬值不再掣肘降息降准。

      11 月29 日-12 月4 日,央行一系列利率和汇率操作佐证了上述变化。央行降低同存利率、主动抬高中间价、控制成交价,一套组合拳,目标很清晰:切断从降息降准到贬值的负反馈链条,利率和汇率从跷跷板变为轮动宽松:以我为主,一致宽松;当降则降,当贬则贬。

      其背后主要原因与一致宽松政策一脉相承。在通缩背景下,升值是紧缩。924 政策主要目标是对抗通缩,人民币贬值则是一致性宽松政策包里的重要工具,有利于缓解出口后续压力。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段时间人民币贬值主要是由美元强烈升值带来的,并非只有人民币对美元在贬值,基本上大部分非美货币都在相对美元贬值。

      风险提示:模型测算偏差风险;研报使用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风险;政策超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