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资产策略研究(一):“固收+”策略中风险分散模型的应用探索
策略背景
1) 必要性:当前证券市场,各类资产收益机会与观点分歧并存;资金端避险意愿上升;市场对具有“攻守兼备”特征的多资产“固收+”策略存在客观需求;
2) 可行性:A 股与其他类别资产长期存在低相关、负相关关系;A 股收益率与波动性存在负相关性。因此,基于“均值-方差”理论的风险分散模型在我国具有落地空间。
策略设计
1) 基础资产:我们筛选规模以上且流动性较好的A 股、利率债、大宗商品类ETF 及指数,得到一组代表性较强、相关性较低的资产;
2) 定量模型:报告基于目标波动性模型,构建具有10%年化波动性约束和10-30%权益仓位约束的“固收+”策略。
策略回测
1) 策略业绩:策略近10 年年化收益率约7.38%,夏普比率约1.01;近5 年年化收益率约8.69%,夏普比率约1.42,业绩优于固定权重组合。策略近10 年来,绝对收益的月胜率约71.67%,自2016 年以来动态回撤幅度持续小于10%,表现出较好的风险收益特征;
2) 持仓分析:策略持仓在资产类别内部相对集中,能通过在各类资产之间进行轮动配置、在各类资产内部进行资产风格/期限/商品品种的轮动配置实现收益增厚。
策略持仓
1) 大类配置:2024 年12 月,策略将持有10%的股票资产、80%的中长债券资产和10%的黄金资产;
2) 权益仓位:策略权益持仓由5.69%的180 价值指数、2.52%的科技龙头指数、1.79%的创业板指构成;呈现哑铃结构。
策略总结
1) 策略目标实现:策略在约束风险的前提下,取得了优于沪深300 指数、中证非纯债基指数等业绩基准的稳定回报,较好实现了策略目标;
2) 策略应用展望:策略构建逻辑简明清晰,能基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做出调整、与其他策略灵活搭配,应用场景广泛;策略以ETF 及其跟踪指数为标的,策略容量较大。
风险提示
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发生异常调整,基于历史数据估算的模型参数在短期内失真,造成策略失效的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