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以稳制胜、拨备择优 聚焦政策风口的蓄势银行

机构研报 2024-12-13 19:10:20 阅读

  投资要点

      展望2025年,我们依然着力于让更多投资者树立对银行板块的新认知。在长期深度破净、化风险底线思维明确、经济筑底的大环境下,我们判断银行股有望在稳增长、市值管理新规、互换便利等政策风口中,进一步凸显优质高夏普比率的特性。

      稳,将是2025年银行业基本面的主基调。向上,静待经济复苏节奏;向下,不会再有更深的负向边际。当银行基本面已经在逐步消化既有政策影响时,我们要留意的是“谁会更胜一筹”,又或者是“谁会先穿越周期再现成长”。

      银行资产质量的底盘是稳定的,拨备会是明年选股的优先考虑。我们判断房地产、地方平台债务不会再是板块估值的风险掣肘,近年来上市银行也主动前瞻处置、加大核销力度做实资产质量。即使综合考虑资本约束和拨备计提,测算在不动用存量拨备的基础上银行每年仍可稳定消化0.5%-0.6%的不良生成率。从各银行来看,拨备蓄水池的厚度决定了潜在风险缓释、业绩释放持续性的核心能力,重点关注“低不良+高拨贷比”银行。

      息差可能成为明年下半年银行板块的关键变量,虽然LPR再度下调是大概率事件,但负债成本同样予以对冲。若实体需求能稳步修复,即便息差延续收窄但这将有效提振市场预期。我们认为,2025年存款成本改善空间更大、信贷资源更为充足的银行息差有望优于同业。综合考虑贷款重定价、化债、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行以及存款成本改善等因素,估算2025年上市银行息差同比下降14bps至1.46%,2026年或逐步企稳。具体而言,负债成本改善空间相对可观的城农商行不排除明年下半年息差有更好表现;从量上来说,信贷高增不再,“对公强、零售弱”的结构短期内也难以扭转,“对公涉政强于实体中小”或仍是主要特征。资本相对充足、对公抓手更强、享受区域β带来增量需求的银行能更好实现以量补价。

      银行存量经营的后周期属性决定了财务报表数据的改观不会很快体现,但预期会先行。对银行股而言,当经济变好预期明确,即经济触底复苏初期,悲观预期修复将带动银行估值修复;而在经济向好的中后期,企业盈利修复提振银行业绩,还将催生银行的后周期行情。下阶段重点关注PMI和PPI走势,若PMI持续维持景气区间、PPI增速逐步由负转正,银行股有望迎来价值重估。总体而言,银行股是逆周期下的低波红利,顺周期下的绝对收益占优+后周期弹性品种,攻守兼备。

      投资分析意见:看好银行,利好经济预期、利好中长线资金入市的政策频出,政策面有催化;银行板块高夏普比率的优质特性有望持续吸引保险、券商等增量中长期资金,资金面有支撑;基本面尽管需要消化现有政策影响但以稳为主,若经济稳步复苏,银行后周期的弹性更为可期。个股层面,聚焦拨备扎实、政策东风下区域beta赋予成长契机的优质区域性银行,首推组合:苏州银行(兼具高股息)、重庆银行(兼具高股息)、瑞丰银行。

      此外,同样推荐常熟银行、苏农银行、成都银行(兼具高股息)。若明年地产销售持续回暖、消费升级趋势再起,可前瞻布局招商银行。

      风险提示:实体需求不振,经济修复节奏低于预期;息差企稳不及预期;部分房企风险扰动、长尾客群风险超预期暴露。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