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策略系列报告“碧海潮生 日出东方”:转机何在

周浦寒 2024-12-14 12:56:06
机构研报 2024-12-14 12:56:06 阅读

  投资要点:

      展望2025,国内经济或在政策推动下渐进式复苏,部分行业或率先完成供给侧出清、走出“通缩”。海外层面,美国经济整体预期或好于欧洲,库存周期维持弱向上;但同时不确定性尚存,关税潜在冲击,日本加息不及预期等值得注意。总量分析外,我们还希望捕捉2025 年的潜在的结构性机会,为投资者提供超额收益。系列报告中将对化债、重组、确定性成长、供给侧改善4 个方向展开分析。本文对2025 国内总量部分展开分析。

      基本面:A 股基本面的关键在于需求的改善。重点观察需求复苏、经济回暖的信号:PPI、房价同比,以及流动性中M1 增速的回暖。需求的改善能通过物价、地产、信贷等渠道,带动整体经济的增长,自上而下驱动A 股行情。基本面修复,是估值修复后市场走出二次行情的重要因素。

      政策与流动性:提振需求需要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宽货币的同时更需宽财政。货币政策主要依赖信贷投放货币,但信贷具有顺周期性;由于需求不足,宏观流动性投放难以转化为有效的消费与投资。此时财政政策端的逆周期属性更能有效刺激需求。相对发达国家,中国的财政政策仍相对克制,有进一步的发挥空间。

      出口:预期差或在5 月。“Q1 抢出口”“Q2 关税落地”,我们在此假设上提出2 种情景:1)美国加征关税的力度弱于市场预期,市场当前过于悲观。5 月以后出口链可能迎来反转,行情或可类比22 年的煤炭。2)美国增加关税符合、甚至超出市场预期,5 月以后或再看非美,我们再次呼吁9 月提出的“非美出海”视角。

      业绩预测:24、25 年全A 盈利预计维持在5-10%水平,底部反转、制造以及周期或是未来2 年的绩优行业线索。通过“实际/预期”调整,剔除盈利预期中过于乐观的部分。2024 年增速居前的行业,聚集在底部反转、中游制造和下游消费板块。2025 年增速居前的行业,聚集在上游周期、中游制造和底部反转板块。

      业绩加速+低估值的行业,24 年底看底部反转,25 年看顺周期。为了捕捉估值切换,计算盈利增速差、估值分位数对行业进行筛选。24 年盈利增速上升前10、PE5 年分位数<40%的行业,有处于周期左侧或底部反转阶段的特征;25 年则多分布在上游和制造板块。

      资金面:险资或是25 年A 股增量资金的主力,预计为市场带来超5600亿元增量资金。此外,1)打新资金收益8 月开始回暖、10 月快速上升(649%)。

      2)10-11 月ETF 净买入受益于A500ETF 的发行;但刨去后,11 月份转为净卖出。3)24Q3 基金低配并加仓的行业为非银金融,超配却减仓的行业有医药生物、有色金属、国防军工。4)24Q3 北向低配并加仓的行业为非银金融、国防军工、计算机、银行,超配却减仓的行业有家用电器、汽车、电子、有色金属。

      产业政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端制造、绿色能源、新能源及智能制造等产业的发展。以地产为主的土地经济模式失效后,我们需要培养新产业,以期形成新的规模经济。

      投资建议:基本面的改善,或是25 年宏观层面投资的关键点。结合前文分析,1)关注政策的力度,关注基本面是否出现需求、经济回暖的信号。

      基本面修复或驱动A 股出现指数级别的新行情。2)出口层面,5 月或存在预期差,美国加征关税的力度决定2 种情形:出口反转,或者出口非美。3)业绩层面,底部反转、制造以及周期或是未来2 年的绩优行业线索;捕捉估值切换,24 年底看底部反转,25 年看顺周期。4)产业政策层面,持续关注高端制造、绿色能源、新能源及智能制造等产业的发展。

      风险提示

      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行业不确定性风险;国内经济复苏速度不及预期;海外降息节奏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