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深度报告:当前时点 怎么看待柔直技术的发展趋势?
怎么看待柔直技术的必要性?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主要是指基于电压源换流器(VSC)的高压直流输电(HVDC),通常采用基于IGBT 器件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相对于常规直流输电(LCC),柔直有许多技术优势,但我们认为,其核心还是在于常规直流输电的最大缺点——换相失败。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统计,2004-2018 年底期间共计发生换相失败1353 次,年均发生换相失败9.1 次,在直流输电大规模应用的未来,各区域多直流馈入馈出的数量和容量仍将有较大增长,进一步加剧了常规直流换相失败的风险与后果。因此,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已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怎么看待特高压柔直的经济性?
经济性方面,从造价端看,对比白鹤滩-浙江与甘肃-浙江的受端换流站设备的价格,可以发现主要系换流阀价格提升15.48 亿元,其余设备造价提升绝对值并不大,并且换流变和电容器造价分别降低3 亿元和2.47 亿元,最终柔直换流站比常直换流站直流侧设备造价总体高出约11.38 亿元,对整个工程的造价提升幅度并不算大。同时,根据我们的测算,甘肃-浙江的输电价格水平大约达到8.706 分/kWh(含增值税,不含线损)即可实现5%的内部收益率,仅比吉泉直流、建苏直流、金塘直流等输电价格高出不足10%。并且若不考虑特殊的GIL 管廊工程,则输电价格仅为8.146 分/kWh,因此,特高压柔直已经具备比较合适的经济价值。
怎么看待柔直技术的多种应用场景?
我们认为柔直技术具备全等级、全场景的应用空间,除了远距离输电外,柔直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海上风电等纯新能源外送、向海岛等无源电网供电、柔直背靠背跨区互联、多端柔直组网等多重场景,并且还可以进一步融合应用。例如阳江三山岛柔直拟采用四端柔直实现海风集群化外送,预计6GW 海风外送所需换流阀设备总价值量约为30 亿元,对应年10-15GW 海风柔直外送所需的换流阀市场空间可达50-75 亿元。另外以闽赣互联和天河棠下四端背靠背等正在引领柔直背靠背工程加速发展,同时,未来柔直技术在多端组网、中低压领域也有较大发展空间。
怎么看待多种“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VSC 技术并非柔性直流输电的唯一选项,我们预计HCC、CLCC、SLCC、IGCT-MMC 等多种技术未来均有一定的应用空间。如果把LCC 和VSC 技术看作是造价和性能的两个极值路线,则HCC、CLCC 和SLCC 为相对折衷的技术路线,IGCT-MMC 经济技术效果介于HCC 和VSC之间,并且以上技术都解决了LCC 换相失败的问题,造价也相对适中,但目前主要是应用成熟度偏低。我们预计随着相关工程实践的开展,部分技术路线也有望在特高压工程中得到应用。
投资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凭借其优异的技术特性,已经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必选项,特高压等级的柔直也已经迎来经济适用性拐点,多种应用场景和多种技术路线有望一并迎来百花齐放的局面,实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共振。继续坚定推荐柔直赛道,重点推荐许继电气、中国西电、国电南瑞、平高电气等。
风险提示
1、柔直工程需求不及预期;2、柔直工程进度不及预期;3、柔直技术应用的风险;4 柔直设备造价波动的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