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等待央行的政策选择
2024 年12 月11 日至12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政策力度:或超过2020 年
货币上,流动性“适度宽松”。2024 年12 月12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适时降准降息”,2024 年7-9 月央行已经累计降息30BP,达到了2020 年2-3 月的降息幅度30BP,如果后续有新增降息,货币政策力度超过2020 年。
财政上,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财政政策无论是定调、赤字率、特别国债,还是新增专项债和化债的专项债,一揽子财政政策下政策力度显著。
此外,政策已经处于“超常规之中”,会议未提及、不用过多解读。常规政策指赤字率3%等,当前提高赤字率和特别国债等政策下,政策已经处于超常规之中。
政策再次加码的三种考虑
受专项债节奏和政策影响,2024 年四季度经济逐步回升,比如PMI 和消费等,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加大力度,或主要是三种考虑:
1、以往会议均提及内需,但实际成效不佳,2024 年会议需要更加强调。2022年12 月16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2023 年12 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2024 年12 月12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2、政策开始重视稳定地产行业和引导地产预期。2024 年9 月24 日,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全国层面的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25%下调至15%”,政策开始重视稳地产的重要性,且考虑一系列政策利好下,地产行业已经逐渐企稳,正是扭转地产行业预期的良好契机。
3、外部潜在压力下,政策提前应对。2020 年之前外部压力以产业链脱钩为主,政策重点为“自主可控和注重供给”,当前外部压力转变为以贸易为主,政策重心需要随之转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政策刺激或是对外部变化的提前应对。
政策抓手:改善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现金流
2024 年11 月8 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 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 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 万亿元。”
尽管地方化债资源10 万亿,只有6 万亿为新增限额,且主要还是用于置换存量隐形债务,不能改善资产负债表,但政策的意义更在于,化债举措能有效解决地方政府的现金流压力,保证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正常运转。此外,包括消费补贴、降低房贷利率、商品房收储等,能改善居民和房企的现金流压力。
我们认为,一系列政策背后是通过财政来改善包括地方政府、企业、居民等全部经济部门的现金流量表,这一点或是政策的真正抓手。
等待央行的政策选择,债市密切关注降息窗口和资金利率
当前央行面临政策选择:
一方面,2024 年12 月12 日会议提出“保持流动性充裕”,由之前的“合理充裕”变为“充裕”,理论上,“充裕”意味着资金利率要显著低于政策利率,考虑到当前资金利率反而高于政策利率,央行需要大幅下调资金利率;另一方面,如果央行大幅下调资金利率,容易导致债市收益率继续下行,或显著增加未来债市的潜在波动风险。
我们认为,后续只能密切关注央行的政策选择。(1)未来可能的降息窗口期,主要为12 月16 日(15 日顺延)或者12 月19 日(美联储议息会议);(2)如果降息落地,且资金利率大幅下调,债券收益率或还有最后一段下行。但之后需要密切关注,类似于2019 年1 月和2020 年5 月的债市反转风险。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经济变化超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