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专题:产业趋势加速 智驾赋能车企销量、利润

孙潇雅/王彬宇 2024-12-15 08:50:24
机构研报 2024-12-15 08:50:24 阅读

  TO-C端:消费者为智驾买单意愿如何?

      目前市场上高阶智驾的收费模式可基本分为软件免费硬件标配/选装和软件付费硬件标配/选装两大类。不同价格带、消费者对智驾需求依然有差异,我们认为后续渗透率提升路径是:优势车企在中高端车型上通过软件或硬件价差获取溢价,而同时尽可能把成本低的视觉方案下沉至中低端蓝海市场,预计后一趋势有望显著加速。

      如何评价目前主流车企智驾能力——算法、数据、算力三维度

      特斯拉在算法上领先,华为、小鹏、理想紧随其后,均已实现端到端上车。

      国内车企中华为智驾里程增长最快,小鹏、蔚来、理想其次。

      各车企云端算力布局加速,车端自研芯片成趋势。

      从软硬件成本拆分看主流车型智驾成本竞争力

      智驾硬件价格显著下降,尤其是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高阶智驾方案和激光雷达方案对大算力需求更高,推高域控成本。而域控成本因搭载芯片不同而异,主流双Orin X价格约1.2万元。

      中低端价位高阶智驾上车代价较高,对OEM的算法和自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高端车型智驾则成为标配。

      OEM与供应商配套关系、合作模式如何?

      传统OEM选择与外部供应商合作并逐步自研算法以增强核心竞争力。芯片供应商提供全套工具链、中间件等产品,部分推出自研智驾解决方案。

      软件供应商按OEM要求开发智驾解决方案,收取开发费和软件license费。

      整车厂智驾盈利拐点是否到来?

      据我们测算,理想已跨过智驾软件端盈亏平衡点,华为拐点临近。随着规模效应和硬件降本,智驾车型销量上升有望带来更高边际利润。

      风险提示: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竞争情况加剧、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测算具有主观性,仅供参考。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