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向产业化迈进:谷歌量子计算芯片WILLOW突破量子纠错!
本期投资提示:
谷歌量子计算芯片Willow 可能重大突破。根据量子位,谷歌宣布其最新量子计算芯片Willow 能够 “指数级降低错误率”,破解了困扰科研领域30 多年的量子纠错难题。
并且,Willow 能够在5 分钟之内完成一项超级复杂的计算,而当前最快的超强计算机完成此项计算则需要 10^25 年,远超宇宙的年龄。
量子计算代表性应用是解答数学中的NP(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问题。
NP 问题包括密码破解、优化问题。量子计算还可以试图解决非NP 问题,例如系统模拟、机器学习(例如当前的AI 应用)、加密通信。
当前多种技术路线共存,参与者均为国内外科技巨头及高校院所。1)当前至少有超导量子计算、离子阱、光量子、半导体量子、中性原子、拓扑量子等几种技术路线,各有利弊。参与者较多的是超导量子计算,只是需要在极低温情况下,工程化、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谷歌、IBM、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国盾量子都是超导技术路线参与者,而IonQ、Quantinuum 目前探索离子阱量子计算较多。其他技术路线目前主流探索者不多。
容错量子计算是产业一大难点。量子计算容易出错的原因:1)退相干:量子态脆弱易受环境(温度波动、电磁变化、量子位相互作用)干扰,导致量子信息丢失;2)量子噪声:与电子噪声类似,量子系统的操作过程中引入的任何非预期的变化。
Willow 一定程度解决该问题,实现量子纠错。Willow 量子芯片的逻辑错误率随着码距增加而呈指数级降低,如在典型的(距离- 7 的)表面码中,逻辑错误率每周期被抑制到 0.143% ± 0.003%,且逻辑错误抑制因子,表明每次码距增加 2,逻辑错误率降低一半以上。其实现办法是:改进硬件(用 72 和 105 量子比特的超导处理器)、优化解码(运用两种离线高精度解码器,即神经网络解码器和集成匹配合成解码器)、实施表面码操作。
对未来展望:谷歌量子AI 部门的创始人表示,谷歌的目标是明年推出一个传统计算机无法解决的真实用例。谷歌在量子计算方面的长远目标是向大众开放,但目前Willow芯片在基准测试上取得的成功只是量子计算机具备可用性的 “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其是否能真正运用于实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建议关注:1)领军标的:世界探索者包括美股谷歌、IBM、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国盾量子、IonQ(另一种技术路线)、Quantinuum(另一种技术路线);2)A 股其它目前在量子计算/通信领域探索者包括:联创光电(电子,子公司联创超导涉及超导技术),禾信仪器(机械,公告拟收购量羲技术);3)其他A 股量子产业链潜在公司:神州信息、光迅科技(元器件)、普源精电(申万机械,测控)、格尔软件等。
风险提示:量子计算技术仍处于发展早期,工程化、产业化路途漫漫,基本面与股价都应存在较大波动性,构成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