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研究团队政策效果跟踪系列报告(三):化债政策落地后的效果如何
11 月8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公布了具体的化债措施。
根据安排,2024 年至2026 年将提升债务限额6 万亿用于化债;未来5 年将每年安排8000 亿专项债资金用于化债,合计4 万亿。截止12 月13 日,2 万亿置换隐债的特殊再融资债券已基本披露完毕,这对于经济和债市影响如何,接下来我们将对此进行分析。
一、2024 年11 月以来,已经发行了2 万亿特殊再融资专项债截止12 月13 日,2 万亿置换隐债再融资地方债已基本披露完毕。1)从区域来看,债务压力较大的区域发行规模较多。从全国数据来看,2 万亿额度的分配与各地城投有息债务的存量规模分布有较高的相关性。
2)从期限来看,已公布的置换再融资债以超长债为主。已披露的2 万亿特殊置换债中10 年及以上发行量比例高达88%。超长地方债的发行有助于地方政府缓解短期的付息压力,从而腾出更多的空间和资源来更好地发展经济、保障民生。
二、化债政策落地后,利率趋于回落
地方化债政策落地后,利率趋于回落。首先,逻辑上债务置换不等于单纯增加债券供给,而是以低成本政府债务置换高成本隐性债务,包含了期限调整和利息降低,倾向于在拉低广谱利率。其次,央行会配合政府债券的增发,从而缓和增发政府债券对于流动性的冲击。
对于城投债带来短期利好提振。2023 年9 月开启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后,中短久期低等级城投债利差收窄幅度更大。地方化债措施加码,将降低城投债信用风险,从而给城投债带来利好提振。
三、化债政策落地后,对于基建投资和消费均有提振化债资金直接用于偿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并改善相关企业现金流,进而传导至居民收入和消费,因而会对消费带来一定利好提振。并且,化债政策落地能节省地方政府负债利息支出,蓝佛安部长指出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 亿元左右。地方政府节省的利息支出可以用于经济建设等领域。基建投资高频数据在11 月出现改善。
风险提示:化债政策力度不及预期,资金使用进度偏慢,出现超预期外生不利冲击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