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与机构行为周度跟踪:“流动性充裕”格局下 资金利率或仍有下行空间

李一爽 2024-12-15 14:57:12
机构研报 2024-12-15 14:57:12 阅读

  货币市场:本周央行公开市场转为净投放,但上半周资金面一度显著收紧,DR007 一度升至1.8%上方;下半周资金面紧张程度有所缓解,DR007 重回1.7%附近,但非银融资成本仍未明显回落。

      质押式回购成交量窄幅震荡,全周日均成交下降0.65 万亿至7.51 万亿;质押式回购整体规模周中抬升,周一与周五回落,但整体仍高于上周五和上月同期。分机构来看,城商行和股份行融出较上周提升,大行有所回落,银行整体刚性净融出在周一显著回落后有所回升,周四后再度回落,整体规模与上周大致相当。主要非银机构的融出规模持续抬升,非银融入规模升幅相对较小。我们跟踪的新口径资金缺口指数上半周先升后降,周四后相对稳定,周五为-491,低于上周的449。

      本周资金面整体偏紧,但货币政策基调似乎已发生了重要转变。本周一政治局会议在2010 年以来首次将货币政策基调调整为“适度宽松”,本周四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其内涵进一步明确,M2 与社融的目标并未较今年显著调整,但明确提到了降准降息,且在2018 年Q2 以来首次调整了流动性的相关表述,将其调整为“保持流动性充裕”,这也是2009 年Q1 以来首次提到相关表态。

      事实上,2008 年11 月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后,央行在2008 年内降准降息各两次,R007 中枢回落至1%附近,并一直维持到了2009Q2,此后央行将“流动性充裕”调整为“合理适度”,资金利率中枢持续抬升,央行也不再降准降息,但在2010 年末“适度宽松”调整前,M2 增速仍然维持在15%以上的高位。但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M2 与社融的目标并未显著调整,我们预计其增速在2025 年也很难明显高于8%,因此我们认为“适度宽松”更直接的影响可能还在流动性方面,央行至少可能在短期从“流动性结构性短缺”转向“流动性充裕”的管理模式,通过维持高超储率使资金利率在较长时间内低于政策利率,叠加政策利率仍有调降空间,这意味着资金利率后续仍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行。

      下周国债缴款1955 亿元,地方债缴款358 亿元,政府债缴款规模降至2313亿元,政府债净缴款规模预计下降至922 亿元。随着北京在下周发行47 亿元置换债,年内2 万亿置换债已全部披露完毕。我们维持12 月地方债发行1.16 万亿、国债发行6800 亿、政府债净融资规模约1.2 万亿的预期不变。

      考虑到政府债缴款与发行存在的时滞,我们预计12 月政府债净缴款规模约1.52 万亿,而12 月前两周政府债净缴款规模已经达到1.54 万亿,因此在未来几周政府债整体仍将出现净偿还,考虑下周政府债仍有超900 亿元的净缴款,这也意味着12 月下旬政府债净偿还的规模可能会更大。

      下周逆回购到期规模上升至5385 亿元,政府债缴款规模降至922 亿元,为11 月中旬以来最低;周一为缴税截止日,并且有1.45 万亿MLF 到期。尽管周一MLF 大量到期与税期因素可能对资金面带来扰动,但10 月以来央行已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国债买卖等工具,减弱这些外生因素的冲击,我们预计资金面大概率有所转松,后续更需重点关注的还是“流动性充裕”的表述调  整影响何时兑现。

      存单市场:本周AAA 级1 年期同业存单二级利率下行10.5BP 至1.64%,创2020 年7 月以来新低。本周同业存单发行规模较上周大幅上升,而到期规模增幅较小,同业存单净融资规模上升至5980 亿元。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净融资1531 亿元、2468 亿元、1849 亿元、101 亿元;1Y 期存单发行占比下行10pct 至42%。下周存单到期规模约7152 亿元,较本周上升3582 亿元。股份行、农商行存单发行成功率较上周回升,而国有行、城商行回落,除国有行存单发行成功率略低外,其余银行均位于近年均值水平上方。城商行-股份行1Y 存单发行利差走阔。本周股份行倾向于增持存单,但非银机构对存单的需求均明显抬升,存单供需相对强弱指数持续回升,周五升至37.4%,较12 月6 日上行4.4pct,创去年7 月以来的新高。分期限上看,3M、6M 和1Y 期限的存单供需指数均有所回升。

      票据利率:本周票据利率先升后降,国股3M 期利率持平上周五于0.17%,而6M 期利率全周上行2BP 至0.73%。

      债券交易情绪跟踪:本周债券市场表现延续强势,长短端利率均屡创新低,信用和二永利差均略有走阔。本周大行对国债的增持意愿继续下降,主要是对3-5 年和超长端国债倾向于减持,但对短端国债的增持意愿上升。此外,交易型机构对债券的增持意愿继续下降,基金公司对长端国债政金债倾向于减持,对中票、短融券的增持意愿下降,但对存单的减持意愿下降,对二永债的增持意愿上升,其他产品对长端政金债、中票、短融券、二永债的增持意愿下降,但对存单倾向于增持,券商对债券的减持意愿继续上升,主要是对国债、存单的减持意愿上升,但对二永债倾向于增持,而其他机构对债券的增持意愿小幅上升,主要是对存单的增持意愿上升,但对短端政金债倾向于减持;配置型机构增持债券的意愿继续回升,其中农商行倾向于增持长端国债政金债,对地方债的减持意愿下降,但对存单的增持意愿明显下滑,保险公司倾向于增持超长端国债,但对地方债、中票的增持意愿下降,对二永债的减持意愿上升,理财产品对存单的增持意愿上升,对二永债倾向于增持,但对政金债、地方债、短融券的增持意愿下降,对国债倾向于减持。

      风险因素:货币政策不及预期、资金面波动超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