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2024年11月份金融数据点评:年末贷款增长拖累因素增多
事件:
2024 年12 月13 日,央行公布了11 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
(1)M2 同比增长7.1%,增速较10 月末下降0.4 个百分点;(2)M1 同比增速-3.7%,增速较10 月末上升2.4 个百分点;(3)新增人民币贷款5800 亿,同比少增5100 亿,增速7.7%,较10 月下降0.3个百分点;
(4)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34 万亿,同比少增1197 亿,增速7.8%,较10 月持平。
点评:
一、 隐债置换与不良处置拉低贷款读数,11 月信贷同比少增11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800 亿,同比少增5100 亿,低于市场一致预期的9208亿。11 月贷款增量低于预期主要因为:① 有效融资需求尚未修复,银行集中开启明年年初信贷“开门红”筹备工作,淡季信贷投放降速;② 11 月用于存量债务置换的地方债净增1.2 万亿,伴随资金拨付,对部分存量高息表内贷款形成置换;③银行体系明显加大了不良贷款(尤其是零售贷款)的处置与核销,对存量贷款形成拉低。银登中心数据显示,3Q24 挂牌转让不良贷款未偿本息及项目数分别为826亿、288 单,较去年同期提升明显。贷款核减会导致当月各项贷款余额存量减少。
根据《金融时报》报道,隐债化债约拉低贷款2000 亿,不良贷款处置约影响5000 亿。1-11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7.1 万亿,同比少增4.5 万亿,月末贷款增速7.7%,较10 月下降0.3pct,较年初回落2.9pct。
11 月票据利率中枢下行,3M 期下旬“零利率”行情,机构收票力度不减。从价上看,11 月票据利率中枢均降至1%以内,1M、3M、6M 转贴利率月内日均值分别为0.87%、0.27%、0.71%,环比10 月分别下行45、5、21bp。3M、6M 跨年期票据需求热度不减,曲线维持倒挂形态,带动转贴利率报价下行至1%以内,收益率曲线持续倒挂。从量上看,11 月票据贴现、未贴现规模分别为1223、909 亿,同比分别少增869、多增707 亿,表内外票据合计增2132亿,同比少增163 亿,表内贴现占贷款投放比重21%,同比提升1.9pct,票据融资对信贷增长仍形成较强支撑。累计增量看,年初以来票据贴现增量1.12万亿,同比多增9287 亿。
12月信用活动不确定性仍高,全年新增贷款规模或在18万亿左右。截至12月13日,12月前两周地方政府专项债合计净融资9572亿,仍保持较高发行强度。此外,从票据利率走势看,月初1M转贴即现“零利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信贷需求仍相对偏弱,机构冲票填贷款规模需求较强。综合上述情况,12月贷款增长不确定性较强,或延续同比少增态势,初步判断全年信贷增量或在18万亿左右,对应增速7.6%附近,较年初下降3pct。
二、 对公读数同比少增,主要受专项债增发置换影响规模层面,11 月对公贷款新增2500 亿,同比少增5721 亿。其中,短贷、中长贷分别新增-100、2100 亿,同比分别少增1805、2360 亿。4Q 对公贷款投放步入淡季,今年信贷投放步入收尾阶段,银行更多精力集中于明年初“开门红”项目储备摸排工作。定价层面,11 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45%,比10 月低2bp,仍处在低位。
累计角度,1-11 月对公贷款新增13.8 万亿,同比少增3.2 万亿,占增量贷款比重81%,较去年同期提升2pct,仍是信用扩张的“压舱石”。其中,短贷、中长贷分别新增2.6、10 万亿,同比少增1.35、2.67 万亿,中长贷占新增对公贷款比重73%,高于2019-2023 年同期均值69%。
投向层面,专精特新、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维持较高景气度。11 月末,制造业中长期、专精特新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2.8%、13.2%、14.3%,较9 月末分别下降2、0.3、0.2pct,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增速7.7%。
往后看,年内贷款投放或告一段落,明年观察财政发力是否能够形成信用扩张支点,“两重”领域可能维持较高景气度。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规划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首位,指出“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明年财政支出强度提升,政府投资加码有望拉动相关项目配套融资需求。
政策行信贷托举作用待增强。从负债端规模看,今年政策行信贷投放力度不及去年,1-11 月PSL、政金债合计新增7165 亿,低于2022、2023 年同期2.26、1.59 万亿,预计资产端扩表强度亦有放缓。展望明年,财政“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政策导向下,政策行准财政力量或有所凸显,信贷投放强度有望提升。
三、 零售贷款景气度稳步回升,按揭贷款或转入正增规模层面,11 月份居民贷款新增2700 亿,同比少增225 亿。其中居民短贷、中长贷分别新增-370、3000 亿,同比少增964 亿、多增669 亿。伴随前期政策“组合拳”落地显效,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助力居民端资产负债表部分修复,提振消费需求,11 月零售贷款读数延续10 月以来稳步改善态势。累计角度看,1-11 月新增居民贷款2.37 万亿,同比少增1.74 万亿,占增量贷款比重14%,同比下降5pct。定价层面,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08%,较10 月下行7bp,处在历史低位。
二手房交投热度不减,按揭规模企稳或正增。克而瑞数据显示,11 月百强房企销售操盘金额3634 亿,环比降17%,同比降7%,1-11 月累计同比增速-30.7%,负增幅度进一步收窄。11 月17 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预计为682 万平方米,环比增长4%,同比增长22%。11 月虽是传统销售淡季,但9月新政支持力度较大,政策效果持续释放,楼市交投情绪仍保持一定活跃度。
信用卡、消费贷读数有望延续同比多增态势。伴随以旧换新、消费券等系列刺激政策落地显效,叠加股市回暖、房地产市场企稳带来的财富效应,居民消费边际修复,相关信贷需求出现转好势头。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11 月11 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包裹处理量是日常的151%,同比增长9.7%。星图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综合电商平台与直播电商平台累计销售额1.44 万亿,同比增长27%。预计11 月信用卡、消费贷数据进一步改善,零售短期贷款投放相对较好。但考虑到零售不良贷款的核销与处置加强,对零售短期贷款形成负向拖累。
往后看,政策驱动力强化,预计明年按揭结束负增状态,消费贷投放有望提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明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明确指出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伴随居民就业、收入、预期修复,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零售贷款增长有望提速。
四、 11 月新增社融2.34 万亿,增速7.8%同10 月持平11 月新增社融2.34 万亿,去年高基数下同比少增1197 亿,余额增速7.8%,同10 月持平。拆分来看:
(1)表内融资:11 月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新增5223 亿,同比少增5897 亿。
月内非银贷款、境外人民币贷款分别增加-707、1301 亿,同比多减494 亿、多增1340 亿。外币贷款减少468 亿,同比多减111 亿。
(2)未贴现票据:11 月未贴现票据新增909 亿,同比多增707 亿,表内外票据合计增加2132 亿,同比少增163 亿。月末存量票据规模达16.56 万亿,占存量社融比重4.08%,较年初下降5bp。
(3)政府债:社融口径政府债新增1.31 万亿,同比多增1589 亿,占新增社融比重61%,高于去年同期47%。累计角度看,1-11 月政府债新增9.5 万亿,同比多增8676 亿,占社融比重32.7%,同比提升7pct。
(4)直接融资:11 月信用债新增2428 亿,同比多增1040 亿;年初以来社融口径信用债合计新增1.93 万亿,同比多增335 亿,总体稳定。股票融资方面,月内社融口径IPO、定增等合计融资2416 亿,同比少增5007 亿,IPO、再融资维持放缓态势。
五、 M1 负增幅度收敛,M2 增速略有下降,M2-M1 剪刀差维持高位11 月M2 同比增速为7.1%,M1 增速-3.7%,M2 与M1 增速剪刀差10.8pct,环比10 月收敛2.8pct,较年初走阔2.4pct,货币活化程度仍相对偏低。
M1 增速触底回升,负增幅度逐月收窄。11 月M1 新增1.75 万亿,同比多增1.63 万亿;M1-M0 新增1.58 万亿,同比多增1.62 万亿,对公活期增长情况有好转。一方面,11 月房地产销售仍维持一定活跃度,居民购房需求进一步释放,带动部分居民存款向企业存款转移,改善房企资金面。月内专项债发行提速,资金拨付带动政府存款向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转移。另一方面,去年同期基数较低,4Q23 季内M1 新增2099 亿,低于2019-2022 年同期均值1.8 万亿,其中11 月单月M1 新增1207 亿,明显低于2019-2022 年同期均值7523亿。2024 年11 月末M1 增速-3.7%,负增幅度较10 月收窄2.4pct,延续反弹上行走势。
年内M1 负增幅度仍有望收窄,调整口径后走势更平滑。2 万亿专项债增发落地,资金拨付到位后置换有息债务与偿还上下游企业拖欠款项,财政存款向对公存款转移,企业账面活期资金有望得到部分留存。往后看,一方面,前期稳地产、促消费政策步入收效阶段,需求修复有望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景气度回升,企业经营性现金流改善,货币活化程度提升。另一方面,明年1 月M1 统计口径修订落地,居民活期、非银支付机构备付金将纳入统计。修正口径后,对M1 冲击较大的春节效应减弱,数据波动性下降,对经济景气度的指向也将有所弱化。
M2 增速相对稳定,较10 月小幅回落。11 月末社融、M2 增速分别为7.8%、7.1%,环比10 月分别变动0、-0.4pct,社融-M2 剪刀差0.7pct,环比收窄0.4pct。月末贷款、存款增速分别为7.7%、6.9%,环比10 月下降0.3、0.1pct,存贷增速差同上月走阔0.1pct。11 月理财规模同比多增,但规模不大,4Q 以来整体增量仍低于去年同期,资金回表力度不及常态水平。普益数据显示,11 月全市场理财规模增加4290 亿,同比多增1039 亿,10-11 月新增8576 亿,同比少增3717 亿。同时,考虑到11 月政府债发行明显提速,国债、地方债合计净融资规模1.83 万亿,环比/同比分别多增0.91、0.74 万亿,财政存款多增亦会对月内M2 形成一定拖累,增速环比10 月小幅回落。
存款结构层面:
(1)居民存款11 月新增7900 亿,同比少增1189 亿。股市自9 月末快速上涨行情后有所回调,资金入市节奏有所放缓,11 月A 股日均成交额1.97 万亿,环比10 月减少469 亿,下旬日均成交额1.59 万亿,低于上旬2.4 万亿,且较前期峰值3.48 万亿明显回落。
(2)企业存款11 月新增7400 亿,同比多增4913 亿。月内专项债增发推动财政资金拨付,置换地方政府有息债务或偿还上下游企业拖欠款项,进而改善企业账面现金流,推动企业存款在较低基数上同比多增。
(3)财政存款11 月新增1400 亿,同比多增4693 亿,月内政府债增发,带动财政存款同比多增。1-11 月财政存款合计新增1.46 万亿,同比少增2545亿。
(4)非银存款11 月新增1800 亿,同比少增1.39 万亿。一方面,去年同期理财、广义基金减配存单增配同业存款,当月非银存款新增1.57 万亿,显著高于2019-2022 年同期均值5480 亿,垫高基数;另一方面,11 月股市交投热度有所降温,一般存款与非银存款跷跷板效应有所弱化。
六、 风险提示
经济恢复节奏偏慢,市场预期难以改善,居民消费购房需求不振,信贷社融数据持续走弱。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