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商保、医保发展的全球经验
医改背景下的商业医疗险发展机遇
以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为目标的DRG/DIP 支付改革稳步推进,改变了医疗机构的行为模式。医院控费意愿上升,在有限预算下以医保目录内的药械完成住院诊疗流程成为最优解。对于有支付力的消费者,通过购买“独立型”商业医疗保险(商保)以获得医保目录外的药械可能成为强需求,或给中端医疗险带来发展机遇,新增保费有望达到百亿乃至千亿级别。各国长期发展经验表明,经济增长将推动健康支出加速上升,公共医保始终是健康支付的主角;私人部门商保在多数国家处于辅助角色,如果有强制购买的制度性安排,长期看或有较大发展空间。建议关注平安、太保、友邦、人保。
“补充型”医疗险是当前市场主流
基本医保在我国的医疗支出中占据主导地位。2023 年5.7 万亿的医疗支出,医保负担了一半,商业保险的支出不到4000 万(含医疗险和重疾险),占比不到一成。商业医疗险目前的主流产品是嫁接在医保之上的补充保障,用于支付医保未覆盖的费用,缺乏独立于医保的商保产品。保险行业历史上缺乏充足的医疗数据,依托医保开发补充型产品可以实现较好的风控、定价和控费,但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医疗保险的发展。当前的医疗保险主要包括百万医疗、企业团体补充医疗、大病保险和惠民保等,2023 年医疗险保费规模接近4000 亿,赔付率大约为73%。
短期:医保“控费”推动商保发展
过去几年医保实施DRG/DIP 支付制度改革,改变了医疗机构的行为。只要患者使用了医保,医院就会有较强的控费意愿,并倾向于限制患者自费(含商业保险)使用医保目录外的药械。要想突破DRG/DIP 的约束以获得医保目录外的药械和诊疗技术,消费者只能通过购买“独立型”的医疗险予以覆盖。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中端医疗险可能受到消费者青睐。其以几千元/年的价位,独立覆盖患者医疗费用,价格却低于昂贵的高端医疗险(1-3 万/年)。目前中端医疗险规模较小,如果有1000-3000 万消费者,保费规模有望达到300-1000 亿。
长期:经济发展与制度安排是关键
WHO 32 个国家的数据显示,随着人均GDP 上升,健康支出占GDP 的比重不断提升,从6%左右(人均GDP 1 万美元)上升到15%左右(6 万美元)。
这个过程中,公共部门始终负担了全社会大部分健康支出,公共医保支出占GDP 比重从3%左右上升到8%左右,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但私人健康险(商保)支出占GDP 比重整体不高,占比较高的几个国家多是靠强制购买来推动。在人均GDP 超过5 万美元的7 个国家中,美国、荷兰和瑞士因为强制要求购买商业医疗险,拉动商保支出占GDP 比重超过5%。如果剔除强制因素,商保支出占比多在1%以下,并不算高。
经济发展+老龄化的影响
结合经济发展和老龄化因素,我们注意到经济发达且老龄化严重的国家整体健康支出占GDP 比重较高。典型的如日本,其健康支出占比达到11.4%(2022,下同),主要由公共医保负担,商保占比不高。美国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加之有强制购买商保的要求,整体健康支出占比达到16.5%,其中医保和商保占比均高。对于经济欠发达且年轻的国家如印度,健康支出占比仅3.3%,其中医保甚至低于自费。对于经济一般且老龄化的俄罗斯,和经济发达但年轻的新加坡,健康支出在6%左右,其中公共医保是支付主力。
风险提示:寿险NBV 大幅恶化,财产险COR 恶化,健康险增长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