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的征途系列二:宽松预期下如何展望银行息差?

马祥云/盛悦菲 2024-12-16 20:19:38
机构研报 2024-12-16 20:19:38 阅读

  现有政策影响:202 5 年存款和同业负债成本将非线性加速下行

    我们基于国有大行2024 年中报数据,分析净息差结构。目前已经出台的政策影响尚未体现,未来当存款及负债成本率充分下行调整后,足够抵消贷款降息的冲击。

      存款方面,7 月、10 月两轮降息后,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的官方平均挂牌利率下降42BP 至1.38%,2023 年末该平均值为1.80%,目前下调影响尚未在财务指标上充分体现。

      2024H1 国有大行财报的平均定期存款付息率为2.48%,由于大额存单等产品导致财报付息率始终高于挂牌利率,2021~2023 年定期存款付息率普遍超过挂牌利率30~40BP 幅度。由此推算,后续财报的平均定期存款付息率至少下降到1.78%,较2024H1 存在接近70BP 降幅,下降节奏取决于存款期限,预计一年半内完成。此外,零售活期存款利率下调至0.1%,企业活期存款规范手工补息,综合测算存款端整体将对净息差带来约35BP 幅度的提升。

      下一步同业负债的付息率下降对于稳定净息差至关重要。目前同业存放的付息率较高,主要源于大客户议价能力强,我们预计此前活期非银同业存款的付息率一度高达1.7%~1.9%,按监管要求未来对标7 天OMO 利率1.5%,降幅20~40BP,国有大行的同业存放中活期占比普遍很高,测算降息30BP 将平均改善净息差约2BP。债券融资中,同业存单的期限短、重定价节奏快,今年以来新发行利率持续下降,12 月利率较年初、年中下降约90、27BP,假设付息率下降60BP 将平均改善净息差约2BP。此外,9 月降准50BP 也能改善净息差1~2BP。

      贷款方面,新政策下按揭贷款存量收益率下降至3.3%左右,较2024H1 降幅超过70BP,而企业贷款和非按揭零售贷款参考一年期LPR 降幅35BP。此外,如果考虑金融投资等其他生息资产收益率也下降20BP,总体资产端收益率对净息差的影响合计约35BP。

      从测算角度,如果现有政策的效果充分体现,资产端对净息差的拖累幅度将小于负债端改善,理论上净息差可能小幅回升。但现实中可能由于需求疲弱,导致实际贷款利率的降幅高于政策力度。此外,贷款的降息短期内就会完全兑现在财报中,存款则需要等待到期。不过即便考虑以上因素造成的偏差,预计最终2025 年净息差的同比降幅也将控制在10BP 左右。

      宽松预期展望:对称降息+控制节奏+降准支撑净息差相对稳定

    目前新一轮货币宽松开启,但考虑当前银行净息差处于过低水平,且监管层维护净息差稳定的意图清晰,预计2025 年贷款降息的力度和节奏仍然会受到约束:1)降息必然是存贷款对称,且长期限存款的降幅更大,同时在非常宽松的环境下会引导同业负债利率更快下行。2)时间节奏上,难以在年初直接一次性大幅降息,否则负债成本尚未调整充分,短期对净息差的冲击过重,判断上半年降息幅度控制在20~25BP,上半年净息差的压力较重,下半年企稳回升。

      3)进一步降准,目前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8.0%,每降低1pct 能改善净息差2~3BP。

      投资建议:依然看好银行股低估值及红利价值重估2025 年银行股的核心优势依然是低估值、高股息、低持仓,估值修复的方向并不受市场风险偏好约束。国债收益率和机构资金成本加速下行的过程中,对股息率的容忍度持续提高。重点推荐招商银行、国有大行,以及杭州银行为代表的PB-ROE 优势突出的区域银行。

      风险提示

      1、社会实际融资需求持续低迷;2、经济压力导致银行资产质量明显恶化。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