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视角:支出节奏影响需求端读数

张继强/吴宇航/吴靖 2024-12-17 14:34:09
机构研报 2024-12-17 14:34:09 阅读

  事件

      2024 年12 月16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1 月经济数据:

      1)中国11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5.4%,预期5.2%,前值5.3%。

      2)中国1-11 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3.3%,预期3.4%,前值3.4%。其中,中国1-11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10.4%,预计-10.2%,前值-10.3%。

      3)中国11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3%,预期5.3%,前值4.8%。

      4)11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前值5%。

      (本文市场预期均为Wind 一致预期)

      点评

      1、11 月需求端数据呈现出明显的回落倾向,但我们认为更多是支出节奏的原因。

      一是,市场较为关注11 月社零明显回落,但可能更多源于双十一前置导致的错位效应,广谱性消费更多延续修复走势。

      几个证据:(1)11 月以商品零售回落为主,餐饮服务(4%,+0.8Pct)维持修复,商品中汽车零售(6.6%,+2.9Pct)同样维持修复;(2)商品结构上,上月增长最快的服装、化妆品、通讯器材、办公用品、家电等回落最为明显,对应双十一的促销品类,不过综合两个月来看均较Q3 有显著修复;(3)区分限额上下看,主要是限额以上拖累,而限额以下零售(4.6%,+0.1Pct)延续修复;(4)区分线上线下来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由10 月的11.3%下滑至-2.6%,拖累商品零售约4 个百分点,线下商品零售增速反而较10 月有所提高。

      二是,投资端在季中月份可能会有所回落,待到季末再度冲量,剔除掉这一因素来看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表现不算差,但地产投资仍有较强惯性。

      2、供给端一定程度剔除了支出错位的影响,工增同比5.4%,服务业生产指数6.1%,生产法核算的月度GDP 拟合在5.2%以上,基本属于平稳运行,能够完成全年目标。

      3、因此,客观来看11 月经济总量不算弱,剔除支出节奏错位的影响,基本延续了9 月以来的修复态势,综合10-11月数据来看,当前的经济水位处于较Q3 明显改善的位置。不过,经济的结构分化依旧明显,政策拉动的特征非常明显,最贴近政策端的指标相对更强(高能级城市地产销售、房企信贷、广义基建、限额以上零售等),而临近内生动能的部分(地产投资、新开工、价格信号等)的弹性还不强,供给强于需求的情况还没有根本改善,再通胀和宽信用的前景还需要观察。

      4、市场启示:

      债市对经济总量基本钝化,更关注数据中的利多因素,如社零读数等,反映了交易因素的惯性,更本质是还没有看到再通胀和居民与企业宽信用的信号,微观因素对宏观政策的传导也还有制约,利率的趋势性暂未改变。但长端利率可能对明年政策空间已提前定价,票息保护弱化后,交易的重要性明显提升。操作上,短期继续持有长端/超长端利率债,不再追涨,利好兑现等时点适度止盈。继续把握 3-5 年信用债、二永债补涨机会,转债从偏超配转为偏中性。

      股市方面,市场仍呈现出一定的政策博弈特征,消费零售板块上涨,反映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相关内容的定价,后续在政策基调小幅强化+流动性整体充裕的大环境下,预计股市震荡下沿不断抬高。但在整体政策博弈逐渐消化之后,市场可能进入阶段性休整阶段。

      工增平稳略升

      11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4%,较上月上行0.1pct,高于Wind 一致预期的5.2%;两年同比6.0%,较上月上行1.1pct。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实际增长6.1%,较上月下行0.2pct,两年平均同比5%,较上月下行0.1pct,基本平稳。

      11 月工增平稳略升,与高频开工率略强于季节性、PMI 生产指标上行等表现相一致,政策发力、抢出口等对生产活动有支撑。制造业供需当月有所恢复,整体呈现主动补库状态,但生产表现强于需求格局未改。具体来看,行业表现分化明显,上中游行业边际修复,下游行业表现分化,政策支持、以旧换新、设备更新与新基建等是主要支撑,汽车、通信电子、有色与化学原料增速相对领先。

      上游方面,黑色生产有所修复,基数效应扰动明显,两年平均同比略有下滑,虽然地产热度、政策预期与钢厂补库等对生产有支撑,但地产投资端强度支撑不足的大背景下,黑色生产震荡运行;化工生产边际回升,与PTA、聚酯开工率等持续修复相一致;非金属生产有所修复,资金到位加快对生产有支撑,实物工作量略有跟进;中游方面,汽车供需两旺,但价格可能更为关键;设备更新政策对通用、专用与电气生产的利好延续;下游方面,通信电子与橡胶制品增速维持较高水平,外需抢出口等可能有一定带动。

      地产销售和投资继续分化

      11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11.6%,较10 月小幅回升0.8 个百分点,1-11 月累计同比-10.4%。施工链条上,11 月新开工面积同比回落0.1 个百分点至-26.8%,竣工面积同比回落18.7 个百分点至-38.8%;存量施工面积同比-12.7%,较上月下滑0.3 个百分点。10 月到位资金增速同比继续上升6 个百分点至-4.8%,其中国内贷款(-3.8%,+5Pct)、自筹资金(-15.7%,+7Pct)定金及预收款(5%,+8.9Pct)、按揭贷款(-0.4%,+8.4Pct)增速均有回暖。11 月商品房销售额(1.0%,+2.0Pct)和销售面积(3.2%,+4.8Pct)时隔一年半首次转正。

      整体看,地产链延续修复格局,且12 月高频尚有持续性,尤其销售端(转正)和房企融资端(经营性和融资性现金流均有好转)改善明显,但仍有所反复,投资端仍有较强惯性,新开工维持低位,并拖累施工和竣工乏力。

      地产链的传导仍在初期阶段,一方面面临经济循环的惯性,另一方面需要完成从量到价,从销售到库存再到投资的传导,这些可能都还需要时间。从租售比等估值因素反映房价存在一定的企稳契机,我们期待明年去库存政策加速落地后,地产拖累可能有所收窄,但政策的落地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市场对于地产链的预期可能还处于磨底阶段。

      广义基建维持高位

      11 月全口径基建投资同比9.7%,维持在相对高位,不含电力基建同比增速小幅回落至3.3%。考虑到季中月份投资本就存在一定的回落倾向,11 月基建表现并不算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基建有望维持韧性。当然,人大常委会提到“对未纳入预算安排的政府支出事项和投资项目一律不得实施”,“监管问责更严”,微观上项目推进还存在制约因素,尤其是边际回报率降低的传统基建,基于两重的新基建可能更为受益,央企加杠杆迹象显现。

      制造业投资维持韧性

      11 月制造业投资同比9.3%,1-11 月累计同比9.3%,维持较强韧性。设备工器具投资仍是主要支撑,11 月设备工器具投资同比维持在13.6%的高位,继续拉动制造业投资约4 个百分点,传统行业投资增速维持在较高水平,有色(20.7%)、食品(31.6%)、纺织(23.6%)、农副(14%)、金属制品(20.6%)等,与此相印证;设备行业(通用设备20.3%、专用设备10.2%)强于整体投资;而前期高增的电气(-7.9%)延续负增。

      制造业投资的主要支撑仍在设备更新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化两新支持,但着墨更多在“消费品以旧换新”,关注设备更新补贴的持续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透支效应;部分新兴行业投资收敛对于产能出清的方向偏利好,但弹性需要传导、且面临外部扰动;而基于利润的内生性投资动能可能还有待强化。

      社零回落主因“双十一”前置

      11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3%,较10 月回落1.8 个百分点;11 月季调环比为0.16%,社零读数有所回落,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双十一前置导致的错位效应,广谱性消费仍维持温和修复态势。几个证据:(1)11 月以商品零售回落为主,餐饮服务(4%,+0.8Pct)维持修复,商品中汽车零售(6.6%,+2.9Pct)同样维持修复;(2)商品结构上,上月增长最快的服装、化妆品、通讯器材、办公用品、家电等回落最为明显,对应双十一的促销品类,不过综合两个月来看均较Q3 有显著修复;(3)区分限额上下看,主要是限额以上拖累,而限额以下零售(4.6%,+0.1Pct)延续修复;(4)区分线上线下来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由10 月的11.3%下滑至-2.6%,拖累商品零售约4 个百分点,线下商品零售增速反而较10 月有所提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作为明年的首要任务,主要抓手在“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和“两新政策加大扩围”两个方面。其中,“消费专项行动”更多对应消费场景和消费供给,“两新”则对应需求端。以旧换新增量+扩容是一致预期,若从大件消费拓展至小件消费(可负担性更好),从耐用品向非耐用品和服务消费(透支效应更小),拉动效果有望更为显著和稳定,有望成为明年内需主要的增量来源。此外,化债背景下社会集团零售可能也有一定的修复空间,不过内生动能的改善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贴近C 端的非耐用品和服务、以及贴近G 端的零售可能会有更好的边际表现。

      农民工就业有所改善

      11 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与上月及上年同期持平;31 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与上月及上年同期持平。农民工就业有所改善,外来户籍人口失业率4.8%(较前值+0pct,去年同期变化为+0pct),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4.4%(较前值-0.3pct,去年同期变化为-0.2pct),可能反映当前大城市服务业的修复状态。就业人员平均工作时间保持高位48.9 小时/周(较前值+0.3pct)。

      分行业看,11 月PMI 从业人员12 个月均值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分别48.04%(较前值环比+0.01pct)、44.33%(较前值环比-0.63pct)、46.43%(较前值环比-0.04pct),就业总量可能还有待强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的当前环境,会议全文也强化了对于就业的支持,关注后续政策效果。

      风险提示:财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政策对经济的传导存在阻点。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