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建材行业投资策略:政策持续加码 供给加速收缩 静待需求破局

任杰/宋涛 2024-12-17 18:47:13
机构研报 2024-12-17 18:47:13 阅读

  投资要点:

      大势判断:政策呵护和供给端主动调整是2025年的两大主线。房地产方面,9月“止跌回稳”和12月“稳住楼市股市”的政策表态以及“优化存量,严控增量”的方向引导下,总体降幅有望收窄。基建方面,在化债支持下,地方财政压力有望缓和,支出力度有望修复。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预计将有较多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基建投资有望总体向好。2025年外需扰动因素增加,内需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基建和地产有望进一步得到政策支持。行业层面,供给端有望进一步主动求变,经历多年下行阶段的价格战,头部企业痛定思痛,对盈利的诉求进一步提升,无序价格战或将大大缓和。

      水泥:短期防止“内卷式竞争”提升盈利,中期产能处置加速出清,长期并购整合改善格局。两大变化主导水泥行业短期与中期供给收缩:1.旺季错峰提升盈利:2024Q4多地水泥行业增加了旺季错峰,华东地区一次性提价100元,行业盈利从底部修复,预计未来将回到合理价格中枢;2.2024版水泥行业产能置换实施方案取消了产能核定表,预计2025年将对水泥行业超产产能加速处置,我们梳理已执行产能处置的22条产线,发现平均超产25.8%,平均置换比例1.74:1,预计产能处置将推动低效产能出清。长期维度,水泥行业达成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共识,未来将逐步推动区域联合重组,进一步压减无效产能。建议关注具备成本与规模优势的海螺水泥、海外贡献高盈利弹性的华新水泥、华东区域成本与布局优势的上峰水泥、粤东格局好、区域改善的塔牌集团等。

      玻纤:年内两轮复价,盈利上修确定性高。玻纤行业年内两轮价格上修,显示企业对盈利诉求进一步增强,市场化出清策略难度较大,预计“全面降价求格局”策略被“中高端品提价求盈利,普通品稳价求格局”策略取代,在此背景下,产品结构优势和产能弹性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具备短切、热塑、风电纱等终稿品价格。推荐兼具成本、规模、产品结构优势的中国巨石;建议关注风电、玻纤、叶片锂膜均积极布局的中材科技,兼具产能扩展弹性与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的长海股份。

      消费建材:政策呵护地产止跌带动重装需求,多年出清集中度提升,品牌与渠道是核心阿尔法。我们预计政策呵护下房地产价格、销售面积均有望降幅收窄,二手房交易以及房地产财富效应回暖带动重装修需求,消费建材头部企业充分受益。重装修属于大额低频消费行为,受经济环境与未来收入/财富预期相关性大,房价企稳有望放大财富效应,支出有望改善;重装修更看重品牌与渠道,品牌认可度与渠道布局较好的零售建材企业更容易收益。推荐 “一体两翼”布局加速的北新建材、零售管材头部企业伟星新材、板材头部企业兔宝宝。

      玻璃:周期底部渐进,关注行业冷修进展。平板玻璃销量与地产竣工高度相关,利润与玻璃/纯碱价差高度相关。2024年年纯碱价格较友好,2025年地产竣工仍将下降,需关注行业产能冷修/出清进展,建议关注头部企业旗滨集团。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地产基本面修复不及预期,存量房需求释放不及预期,成本上涨超过预期,供给边际恶化。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