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各地支持政策密集出台 推动低空经济从探索走向发展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5月16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拟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5月15日,南京市正式发布《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4—2026年)》、《南京市关于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低空经济是“航空+”式的新兴融合经济形态。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深化空域改革,推动低空经济从探索走向发展。低空经济具备强产业辐射力,有望催生万亿产业规模,新赛道将在通航产业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和运营建设,拓展更先进的飞行器技术,扩大全新的应用场景,为相关产业提供更多发展增量。
以下是全文:
低空经济|各地支持政策密集出台,低空经济桃李争辉
5月16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拟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5月15日,南京市正式发布《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4-2026)》、《南京市关于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低空经济是“航空+”式的新兴融合经济形态。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深化空域改革,推动低空经济从探索走向发展。低空经济具备强产业辐射力,有望催生万亿产业规模,新赛道将在通航产业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和运营建设,拓展更先进的飞行器技术,扩大全新的应用场景,为相关产业提供更多发展增量。
北京拟成立低空领导小组,3年带动全市经济超千亿增长。
5月16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方案》拟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任务清单,建立军地民协同机制,统筹推进空域管理、空管服务、需求集散等各项事项,复制自动驾驶示范区经验,形成低空经济推进、管理模式等。《方案》还提到,要通过三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低空技术服务覆盖全国,带动全市经济增长超1000亿元;并计划到2027年,培育10亿元级龙头企业10家,过亿元产业链核心环节配套企业50家、技术服务企业100家,在低空智联网、垂直起降场、无人机及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低空产品及服务等。
▍南京市低空经济系列政策发布,2年打造超500亿产业规模。
5月15日,南京市政府在南京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上正式发布《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4-2026)》、《南京市关于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实施方案》明确,力争2026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发展超500亿元,低空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120家以上,建成15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并计划建成240个以上低空航空器起降场及配套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3个以上试飞测试场和操控员培训点,规划建设1~2个通用机场,开通120条以上低空航线,培育30个以上具备示范效应的创新应用场景等。《若干措施》则涵盖持续扩大低空产业规模、建设低空飞行保障体系、拓展丰富低空应用场景、优化低空产业发展生态4个方面12条具体的政策措施,包括各类财政奖补、政策支持,设立产业基金等。
▍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低空经济从探索走向发展。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国家级规划;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低空经济”作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进行定调。而在地方上,各地积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仅2023年已有约1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陆续出台支持政策。
▍空域改革试点持续推进,有人/无人航空器规范化管理。
空域管理是我国发展低空经济的关键,自2010年起我国在全国各地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2023年我国先后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等,这些文件对我国的空域、有人机及无人机进行了官方层面的划分,并提供进一步的指引和确认,同时也为后续有人/无人结合的航空器等新兴应用留下空间。这些文件体现了我国对空域空管自上而下改革的迫切需求,为我国低空经济所面临最重要的上层核心环节的打开带来进一步的可能,大大推动我国低空经济在开放发展的同时走入规范化的道路。
▍低空经济推动通航和无人机发展,UAM为未来热点。
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料将推动通航产业、无人机产业的高速增长,而UAM作为专注于城市区域内或城际中短途运输的新兴出行方式,预计将成为最为活跃的领域。其中,民用无人机领域,在低空经济浪潮的带动下,工业无人机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场潜力与商业价值,特别是物流领域或在低空经济发展下迎来新的放量。UAM即城市空中交通中,eVTOL(电动垂直起降)或成为主流方案。相较直升机,eVTOL在安全/噪音/成本等方面具备更大优势。目前航空装备巨头、传统或新兴车企、互联网科技公司均在该领域加速布局,eVTOL商业化元年已经到来。
▍万亿市场规模成共识,“新基建”或先行。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的融合经济形态,产业辐射面极大。根据新华网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我国通航产业发展相对落后,我们测算2022年我国通航机队规模仅为美国的1.52%,相较美国发展空间巨大。其中UAM领域愈发受到全球市场的关注,特别是eVTOL。低空经济作为综合体主要包括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航空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为主的四大环节。基建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基石,包含监管设施等,其中ADS-B系统随着雷达的发展成为新的航空管理设备。低空航空器的创新主要在无人机和eVTOL,其中eVTOL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基本由整机制造商主导,其制造链可以分为动力系统、内部结构件、航电和飞控系统、能源系统以及总装,成本占比大致为40%/25%/20% /10%/5%。近年来已有数十家企业深耕eVTOL整机领域,既有专攻eVTOL的企业,亦有传统或新兴车企、国有航空制造企业切入,而分系统供应商主要是以原有能力向新产业延申。
▍风险因素:
政策不达预期的风险;适航审定不及预期的风险;基建配套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技术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投资策略:
低空经济是“航空+”式的融合经济形态,也是全球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在我国相关政策的持续加持下,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作为结合传统和新领域的新赛道,预计低空经济将在通航产业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和运营建设,拓展更先进的飞行器技术,扩大全新的应用场景,为相关产业提供更多发展增量。建议关注以下细分领域:
1)基础设施和运营:低空空域管控系统、飞行信息系统、通讯导航系统等“新基建”有望先行;
2)航空器制造:包括直升机、无人机和eVTOL等产业链环节;
3)上游配套及航空材料。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