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私募基金监管要进一步加强
日前,多家私募机构发生违约行为导致兑付困难,引发投资者关注。
专家认为,近期发生的私募基金爆雷事件暴露出多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存在多层嵌套、私募产品估值表难以保证真实性等问题,提示要进一步加强对私募基金的监管。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朱奕奕表示,私募基金以非公开方式发售、赎回,信息透明度较低。
“某些私募机构存在道德风险,他们利用投资者的信任实施欺诈。投资者在选择私募机构时如果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和专业知识,就容易被高收益率等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遭受损失。”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广西大学副校长田利辉说。
私募基金产品多层嵌套的做法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朱奕奕表示,为进一步强化监管,首先要完善私募基金监管相关规定,规范私募基金准入、运作等具体要求,形成完整的私募基金监管框架。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4月份,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架构应当清晰、透明,不得通过设置复杂架构、多层嵌套等方式规避监管要求。
“私募行业应将建制度和零容忍相结合,严格防止乱集资,切实落实场外筹资的有关法规,严肃执行相关契约合同。”田利辉表示,只有具有相应的准入门槛,私募才可能健康发展。另外,要形成私募场外定向信披要求,防范虚假宣传或刻意误导。
当前市场最关注的就是产品的退出问题。因涉及投资者较多、金额较大,维护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于涉事公司来说是首要任务。监管机关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私募基金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打击惩处,对于违法者进行行政、民诉和刑事三位一体的严厉惩戒,进而对其他市场主体起到警示作用。此外,还要适时开展对于私募机构的评级评价工作。
投资者在选择私募基金时也需更加谨慎。朱奕奕提示,投资前应当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主动通过多渠道了解私募基金有关的重要信息,科学决策、理性投资。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私募基金监管要进一步加强)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