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募新规落地或提升雪球门槛 投资者感慨“要敬畏市场、敬畏杠杆”
“我的雪球前天敲入了。不过万幸它是3年期的,只要2025年4月之前大盘能够回到当初买入的点位,不但不会亏损本金,反而还能拿到15%的年化票息。”资深雪球投资者小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另一位有过丰富敲入经历的资深雪球投资者小李感慨,一定要敬畏市场、敬畏杠杆。

面对净值大幅回撤 百亿私募出手了!大V爆仓启示:拒加杠杆
在市场持续调整之际,不少私募基金出现较大回撤,投资压力凸显。面对产品净值的不断回撤,有基金经理选择逆势加仓,用真金白银自购旗下基金;也有基金经理选择关闭产品,退出市场,防止基金净值进一步损失;更多的私募基金则选择耐心持仓。熊市底部往往是最煎熬的,近期不少雪球产品敲入成为市场热点话题。

旗下产品大幅回撤!李蓓发文 承认短期误判!“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半夏投资创始人李蓓又发文了。直面产品遭遇历史最大回撤,这位顶流私募基金经理的文字里多了不少反思。承认误判、积极应对,同时依旧看好未来。“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我过去几个月的确犯了速胜论的错误,不够谨慎不够耐心,对中短期政策的响应机制理解不够深刻。在看到右侧信号明确之前,我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首先是做好防守,保存实力。

量化连夜改程序薅羊毛?业内:与基本常识与规则不符
近期,大金融等权重板块多有表现,市场又流传出“量化连夜改程序,私下流行利用多IH空IM对冲薅羊毛”的说法,对此,多家头部量化私募表示,这种说法“神化”了量化交易,实际上近期微盘股表现不佳,多头量化收益率也很“受伤”。另有业内人士称,所谓多IH空IM对冲,即多头上证50股指期货与空头中证1000股指期货对冲,这种套利并非只有量化可以做,不存在私下流行,更不存在“连夜改程序”一说。

揭秘逾百家上市公司协议转让:减持“新通道” 私募频接盘
去年8月发布的减持新规筑起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新门槛。时隔数月,协议转让这类非二级市场股份处置交易多了起来。自2023年11月以来,上市公司协议转让公告明显增多。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11月至今年1月19日,仅沪深两市已有近百家上市公司发布协议转让公告。此外,还有至少15家科创上市公司发布了询价转让公告。

旗下产品净值跌破预警线 “私募魔女”李蓓逼空失败了?
1月17日,市场传出了有关“私募魔女”李蓓旗下产品“半夏永泰宏观2号”净值触及预警线的消息。网上流传的一份1月10日半夏投资面向投资者发布的《关于半夏永泰宏观2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净值触及预警线的公告》显示,由于近期证券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截至2024年1月8日,“半夏永泰宏观2号”净值为0.8455,低于合同约定的预警线0.85。

量化势头强劲 百亿级私募格局生变
受市场内外部等多重因素影响,主观私募新产品近期的发行与业绩扩张“双遇冷”。展望2024年,在市场行情主线尚未明朗之前,量化私募产品依然是市场渠道的宠儿。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国内百亿级私募机构共有104家,其中百亿级量化私募有32家。相比2022年底,2023年国内百亿级私募机构的总数减少了8家,但百亿级量化私募机构数量却逆势增加了4家。

4天亏掉15.18%!任泽松代表作净值“爆表” 百亿量化私募业绩也遭回撤
2024年以来市场持续调整,私募产品净值也遭遇大幅回撤。每经记者注意到,曾经的“创业板一哥”、集元资产任泽松管理的“集元-祥瑞1号”,今年以来已亏损14.32%。与此同时,不但主观遭遇回撤,连稳定赚钱的量化私募也遭遇了不小回撤,比如去年的百亿量化私募冠军信弘天禾旗下的“信弘沪深300指数增强1号”,今年以来也亏损了3.77%。

头部私募2023年成绩单揭晓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领域表现出色
私募排排网1月16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基金管理规模在50亿元以上私募(头部私募)旗下3026只私募证券产品全年平均收益为0.93%,其中1661只产品实现正收益,占比为54.89%。实现正收益的产品中,17只产品收益超50%,70只产品收益介于30%—50%之间,372只产品收益介于10%—30%之间。

爆款产品业绩承压 私募基金坚信底部起“春风”
随着市场持续调整,私募产品净值近期表现欠佳,一些爆款私募产品的业绩出现了较大回撤,引发市场关注。据记者了解,合远基金管华雨、泉果基金王国斌、运舟资本周应波等旗下产品曾经在渠道火爆发行,但目前业绩表现不佳,部分产品回撤较大,不少投资者也因此倍感压力。此外,由于市场情绪低迷,不仅私募基金的新品发行近期遇冷,此前一直稳定赚钱的量化私募开年也出现了业绩的集体回撤。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