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粮食收储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来源:饲料行业信息网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有序做好粮食收购,强化储备粮监管。作为粮食储备量全国第一的粮食生产大省,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如何有序做好粮食收购与储备监管?6日,记者走进益海嘉里(哈尔滨)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海嘉里)。
农户韩铁望一直往益海嘉里送粮:“在家提前预约,距离企业2公里之内进行手机签到,抵达后按约定时间直接进厂,全程大约3小时—5小时,24小时内粮款到账。”
益海嘉里水稻采购经理王卓介绍,今年粮食收储工作有序进行,日均收储量达到1800吨。从2022年起,公司实施远程手机端预约售粮系统,提前掌握送粮农户的粮食品种、车号、送粮人等信息,减少农户等待时间,增加了调度、调配空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韩铁望说:“前些年,送粮得到工厂门口排队,也不确定多久能进厂。使用预约系统后可方便多了,送粮司机不再受累挨冻,节约成本,还能实时精准掌握售粮情况。”
现代化粮仓
记者在黑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2024-2025收购季,全省粮储系统以“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抓实落细”的奋斗状态,把粮食收购和依法依规管粮作为重中之重紧紧抓在手上,超前研判、靶向施策,千方百计抓好粮食收购,持续深化依法依规管粮。截至3月5日,全省入统企业累计收购新粮1166.7亿斤,同比增加233.1亿斤。
黑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王绍雷介绍,黑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持续组织做好政策咨询、信息发布、粮食产后服务等工作,让广大农民了解国家政策,掌握市场行情,适时适价售粮。加强收购现场服务,让农民卖上“明白粮”“舒心粮”“放心粮”,提升农民售粮满意度。全力组织好市场化购销,协调省内大型粮食贸易、收储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积极入市、始终在市、均衡收购,活跃市场购销,不断释放积极信号;引导粮食加工企业积极收购增加原料库存,提升粮食就地加工转化率,增强内生动力;持续深化粮食产销合作,进一步扩大省际产销合作“朋友圈”,拓宽粮食外销渠道。
粮食收购完成后,储存环节是保障质量安全、减少损耗的关键。在益海嘉里粮仓,工人们对2024年收购的水稻进行“稻壳压盖”前的深翻工作。水稻筒仓负责人潘洋介绍,每年4月前,仓内粮面将加盖20厘米至30厘米厚的稻壳,之后对筒仓各通风口进行封堵,阻断室外空气进入通风管道。每年5月至9月,定期普查粮情,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配合使用轴流风机、谷冷机、离心风机等设备对仓内进行适时通风、换气、降温。科学的储粮方法基本避免了虫害滋生,确保粮储安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创新性地将稻壳孔隙度(约65%)与强制通风相结合,形成非稳态热质传递模型,这在粮食储藏工程领域具有示范意义。
为了不断提升依法管粮、依法治粮、依法兴粮能力,黑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全面实施《粮食安全保障法》和《黑龙江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把粮食安全治理提高到新水平。按粮权归属严格开展定期巡查,全流程各环节监管地方储备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常态化开展信息化监管,把日常监管覆盖到储粮业务全环节,及时发现处置安全风险隐患。同时,依法依规依职责惩处违法违规行为。
(转自:饲料行业信息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