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价格变动影响因素分析
鸡蛋价格变动影响因素分析,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一)宏观政策因素
宏观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政策、进出口政策、农产品收储政策等。我国的鸡蛋养殖业正在经历一个转变过程,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这个过程正是在政策的引导下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国鸡蛋养殖业发展将愈加规范,鸡蛋价格的波动也将更加平稳。
(二)供给因素
鸡蛋生产过程中价格易出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市场价格传导与蛋鸡产能调节的不匹配是导致价格暴涨暴跌的根本原因,而这个不匹配一方面是行业本身散户众多导致的“羊群效应”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蛋鸡养殖的周期决定的。此外,行业内缺少公开透明且权威的产能监测数据,导致行业从业者在生产上带有更多的盲目性和主观性,一旦产能过剩或者不足将很难在短期内有效调节到位,进而造成蛋价的大涨大跌。养殖户从看到利润到形成鸡蛋产量需要一定时间。祖代鸡引种后大概150天左右正式开产,21天孵化期产出父母代,父母代150天开产,21天孵化产出商品代,从祖代引种到形成鸡蛋供应需要492天,从父母代到形成鸡蛋供应需要321天,从商品代到形成鸡蛋供应需要150天。
蛋鸡在20周龄后进入产蛋期,产蛋高峰一般可维持20个月,产蛋率在80%以上,40-60周龄后,产蛋率维持在70%-80%,在产蛋率低于70%后,养殖户开始逐渐淘汰老鸡。高峰期的产蛋率与全年的鸡蛋产量呈正相关。
影响鸡蛋供应的直接原因为在产蛋鸡存栏及产蛋率。当蛋鸡存栏量高的时候,鸡蛋价格相对较低;当蛋鸡存栏量低的时候,鸡蛋价格相对较高,蛋鸡存栏量与鸡蛋价格呈负相关性。蛋鸡存栏受150天前补栏鸡苗及当期淘汰量影响,而补栏及淘汰则受养殖利润及淘鸡价格影响。
(三)需求因素
鸡蛋需求量的变化影响供求关系,进而引起鸡蛋价格的变化。
1.消费结构
从消费结构看,家庭消费占据主导。据统计,2015年我国鲜蛋终端消费中,有56%为家庭消费,26%为户外消费(包括餐饮行业和企业食堂消费),18%为工业消费(包括保洁蛋、食品行业及深加工等)。
2.季节性因素
每年的传统性节日前(如中秋、春节、端午等)会迎来短期需求的高峰期,供需博弈下,鸡蛋价格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中秋>春节>端午,而在节后价格则会迎来一段时间的需求低迷。
3.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使得产销区供需关系出现变化。首先我国鸡蛋物流流向较为明晰,可以简单概括为从产量较大的华北、东北等地区流向东南、华南地区以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
近些年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减少,流动性人口回乡创业增加,使得原来传统的产销区格局出现变化。
4.替代品
肉鸡、猪牛羊肉、牛奶、水产品等作为鸡蛋的替代品,其价格变化会对鸡蛋需求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在鸡蛋价格不变或上涨的情况下,替代品价格的下跌会增加消费者对鸡蛋替代品的消费量;反之,则拉动短期鸡蛋价格上涨。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