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基础知识概述
粳稻是粳型非糯性稻的果实,具有耐寒、耐弱光和忌高温的特点,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 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温度较低的云贵高原高海拔地区及韩国、日本等。粳稻籽粒一般呈椭圆形,粒短,长度是宽度的1.4-2.9倍,茸毛长而密,芒较长,稻壳较厚,角质粒多,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高,米质胀性较小而粘性较大。
粳稻根据其播种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又可分为早粳稻、中粳稻、晚粳稻。
早粳稻:
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的粳稻谷,米粒腹白较大,角质粒较少。东北的一季粳稻以及长江以南稻区双季稻中第一季早、中熟品种多属于早粳稻类型。
东北一季粳稻生长期为90-180天,其中绝大多数为130天以上,而仅有一小部分生长期为90-130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第三积温带、第三、四积温带中间。一般是3-4月份育苗,5-6月份插秧,9月下旬从北向南陆续开展收割,进入10月末全部收割完成。
中粳稻:
生育期介于早稻和晚稻之间,生长期125-150天,一般在早秋季节成熟。多数中粳稻品种具有中等的感光性,播种至抽穗日数因地区和播期不同而变化较大。遇短日高温天气,生育期缩短。
晚粳稻:
生长期较长,收获期较晚的粳稻谷,米粒腹白较小,角质粒较多。晚粳稻适于高纬度或低纬度的高海拔种植,谷粒不易脱落,较耐寒、耐弱光,但不耐高温,所以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的后季以及黄河以北一般采用粳稻品种。
晚粳稻生长期一般为150-180天,4-5月份开始播种,5月下旬东北陆续开始插秧,6月中下旬江浙一带开始栽插,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陆续收割完毕,其中江浙一带具有代表性。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