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产区14家陶瓷厂25条线,保持高开窑率

新浪财经 2024-12-19 08:48:00
期货学院 2024-12-19 08:48:00 阅读

原标题:这一产区14家陶瓷厂25条线,保持高开窑率 来源:铁合金在线

日前,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陶瓷信息》联合主办的“2024陶业长征——陶瓷砖(瓦)产能调查”活动,完成对贵州产区建筑陶瓷生产企业的产能统计。

截至2024年10月,贵州共有14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建筑陶瓷生产线25条。其中陶瓷砖生产线20条,日总产能59.1万平方米,包括:抛釉砖线7条,日产能23.1万平方米;瓷片线4条,日产能13.5万平方米;中板线4条,日产能12.1万平方米;仿古砖线3条,日产能6.9万平方米;大板线2条,日产能3.5万平方米。

此外,西瓦生产线5条,日总产能63万片。

相较于2022年,贵州减少了1家西瓦陶瓷企业,生产线数量减少2条且均为西瓦生产线;而陶瓷砖日总产能略增1.4万平方米,主要是由于技改扩产所致。产品结构方面,抛釉砖生产线增加3条,日产能增加6.5万平方米,取代中板成为日产能最大品类;瓷片生产线数量不变但日产能增加1.5万平方米上升为第二大品类;中板则因减少2条生产线日产能减少4.7万平方米滑落至第三大品类;仿古砖生产线数量及日产能几乎不变;大板生产线数量减少1条,日产能减少2.1万平方米。

贵阳市:

6家陶瓷厂日总产能略增0.8万㎡

贵州省现有的14家陶瓷厂,分布在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黔南州、毕节市等5个州市,其中又以贵阳市的6家陶瓷厂和日总产能24.2万平方米为最。

贵阳市下辖的清镇市是贵州最早形成陶瓷产业的聚集区,自2005年起步以来最高峰曾有7家陶瓷厂,但在2020年左右有1家因被征收而退出,另有1家转产球石。

当前,清镇市共分布着5家陶瓷厂,分别为英迈尔、绿洲、奥美德、红枫、亚泰,除了奥美德生产西瓦之外,其余4家均为陶瓷砖厂家,产品结构以瓷片为主、抛釉砖其次、仿古砖第三,相对于2022年仅瓷片日产能增长较为明显。

此外,清镇市当地的一家陶瓷厂总经理指出,近年来陶瓷砖的价格持续下降,即使将产能拉大也难以有效应对价格战。另有1家陶瓷厂负责人表示,今年可以熬过去,明年工厂还开不开是个未知数。

和清镇市陶瓷产区相隔约60公里的华兴瓷业,坐落于贵阳市修文县。华兴瓷业是西部地区产能最大的企业米兰诺集团进军贵州所建,其以12.8万平方米的日产能成为整个贵州产能最大的陶瓷厂,主要生产抛釉砖和中板,其中1条中板线的日产能就高达5万平方米。

相比2022年,整体而言,贵阳市的6家陶瓷厂之中,1家西瓦厂保持生产线和产能不变,5家陶瓷砖厂生产线数量不变,但24.2万平方米的日总产能略增0.8万平方米。

遵义市:3家陶瓷厂日产能均超5万㎡

遵义市现有行远陶瓷、欧尼拉陶瓷、华夏陶瓷3家陶瓷厂,每家各有2条生产线且日产能都超过了5万平方米,当前以15.7万平方米的日总产能位居贵州第二大陶瓷产区。

其中,行远陶瓷的生产线和产品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了一番调整,其将1条中板线改产抛釉砖,并拆除了1条西瓦生产线,但另一条仿古砖线仍然可以兼产西瓦和地铺石。其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许多外出务工的人都回来建房等因素,年底一贯都是西瓦需求的旺季,供不应求。

名度建材如今已更名为欧尼拉陶瓷,其1条仿古砖线也能兼产地铺石,另有1条中板线;值得一提的是,其与重庆的胜远威陶瓷一样,都是由重庆欧华陶瓷集团投资兴建的工厂。

华夏陶瓷拥有1条瓷片线和1条大板线,产品结构不变,大板线日产能从2万平方米增加到2.5万平方米。

黔东南州:拥有贵州产能第二大陶瓷厂

和遵义一样,黔东南州也分布着3家陶瓷厂,分别为恒福陶瓷、欧玛陶瓷、福美林陶瓷。其中欧玛陶瓷拥有4条西瓦线日产能50万片,是贵州省西瓦产能最大的企业。

恒福陶瓷将1条中板线改产为抛釉砖线,日产能也从1.7万平方米增加到1.8万平方米,此外由于天然气价格高企,其工厂今年又改用水煤气进行生产,至此贵州全省的陶瓷厂又回到了全部以水煤气为燃料的状态。

福美林陶瓷是一家闽商投资的企业,其在2020-2022年期间将工厂的1条瓷片线和1条仿古砖线改产为1条中板线和1条抛釉砖线,并逐步稳定中板、抛釉砖的产品结构至今,日总产能达6.7万平方米,是贵州产能第二大的陶瓷厂。

毕节市+黔南州:减少1家陶瓷厂

毕节市有2家陶瓷厂。首先是贵州产能第三大的陶瓷厂海美斯科技,拥有1条大板线、1条中板线、1条抛釉砖线;其次是西瓦生产企业万象科技,已停产多年,而且厂房内已进驻一家洗煤厂,退出了竞争行列。

黔南州则分布着皇冠陶瓷1家陶瓷厂,是目前贵州最晚建成的陶瓷工厂,其拥有贵州当地产能最大的瓷片生产线,日产能达5万平方米。

综上,在产品结构方面,贵州的14家陶瓷厂涵盖了抛釉砖、瓷片、中板、仿古砖、大板、西瓦等几乎全品类产品。此外在调研期间,贵州陶瓷厂的开窑率维持较高水平,14家陶瓷厂除了一家停产之外,其余13家基本保持全开状态,但受到需求减少和产能过剩的影响,整体库存较大,价格战也非常激烈。

有当地陶企负责人表示,贵州得益于地形和全品类产品等优势,外产区的产品到贵州运输成本高企,因此贵州市场基本可以做到本地陶瓷厂自给自足,但2024年价格战较为内卷。

(转自:铁合金在线)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