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后市不宜过度悲观
来源:饲料行业信息网
受南美大豆丰收预期压制,国际大豆价格持续下滑,国内豆粕亦承压创出近4年新低。目前,国内豆粕市场看跌氛围增强,中间商囤货较往年明显减少,饲料企业对豆粕的存货也处于相对偏低水平。然而,巴西大豆最终产量并未落地,同时豆粕市场仍将受到美国作物种植面积、关税政策、货币汇率等不确定性影响,加之豆粕价格已经处于近几年低位,因而对后市价格不宜过度悲观。
南美丰收利空消化殆尽
自今年美国大豆丰收后,国际市场便对新年度南美大豆生产数据进行了持续的跟踪和较为充分的预期。受连年种植收益高企提振,巴西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天气较为有利的情况下,市场普遍给出较高的大豆单产预期,预估巴西大豆产量将落于1.68亿~1.72亿吨,加上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恢复至5300万~5400万吨,因此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将在1.30亿~1.32亿吨。这一利空数据,使得国际大豆价格跌破种植成本,豆粕价格跌至近几年低位。然而,南美大豆丰收预期已经消化得较为充分,推动豆粕展开新一轮跌势的概率不大。
美豆种植面积成为焦点
机构预估,因国际大豆库存高企和南美挤占市场,美国大豆价格将达到9美元/蒲式耳。种植户担心未来大豆种植收益更差,更何况当下玉米的种植收益已经明显高于大豆,因而调研信息显示,美国的种植户选择减少大豆种植。正因如此,对后市大豆价格不宜悲观,一旦2月和3月美国农业部相关数据和报告验证此调研结论,大豆价格反弹的概率将增大,届时,豆粕市场大概率不再悲观。
一个月后美国新总统上台,其主张对中国商品提高征税,而我国采取反制措施成为大概率事件。即便南美大豆上市能保证供应,但“水涨船高”也大概率令我国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上升。未来关税政策、汇率变化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豆粕市场。
库存有望阶段性下滑
近几周,国内油粕价格持续下滑,国内油厂大豆压榨利润普遍亏损30~70元/吨。而根据核算,1月船期美湾大豆理论到港成本在3600~3630元/吨,3月船期巴西大豆理论到港成本在3280~3300元/吨,保持在近几周高位,这使得国内油厂的开工率持续轻微降低,国内豆粕库存出现下滑。当下,国内豆粕库存约为51万吨,较前一周减少超过10万吨。临近春节假期,部分工厂计划停机,豆粕库存或继续维持减少趋势,从而增强豆粕抗跌性。
当下正是国内生猪等养殖高峰期,饲料企业依旧维持着刚性补货需求,并且临近春节,假期期间的备货需求将增多,加之相关部门明确新年后将有更多支持经济和内需的政策出台,因而当下豆粕市场虽弱,但也不宜过度悲观。(期货日报)
(转自:饲料行业信息网)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