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板块借AI浪潮升温 超九成主题基金迅速“回血”

东方财富网 2025-02-24 21:09:00
机构研报 2025-02-24 21:09:00 阅读


  随着AI浪潮的冲击范围扩大,经历了漫长调整周期的医药板块也借力升温,重新进入投资者视野。

  数据显示,截至2月24日,智慧医疗指数本月以来上涨32.36%。超九成医药主题基金月内有所上涨,不少产品填补了年内亏损转为盈利。同时,在ETF产品资金净流出的背景下,部分医药主题产品却能逆市“吸金”。

  不过,拉长时间来看,医药生物板块近年来多次出现“一步三回头”的情况,此次投资逻辑又有何不同?

  “医疗领域涉及海量复杂的数据,能够与AI产生深度融合,英伟达等科技龙头企业已纷纷布局医疗领域,AI医疗的方向与空间都较为确定。”永赢医疗器械ETF基金经理储可凡对第一财经表示,医疗板块经过过去几年的调整,整体估值处于低位,在AI行情催化下,拐点有望提前到来。

  鹏华基金权益投资二部副总经理金笑非也认为,AI医疗是近年医药板块中新出现的重要细分方向,中长期产业趋势明确,有望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此外,未来很有可能会出现市值巨大的医药信息化、医疗数据公司。“如果出现行业巨头,肯定可以促进相关板块的估值重构”。

  AI医疗“点燃”本轮行情

  2月5日以来,AI浪潮席卷了算力、通信、计算机等多个行业,“AI+医疗”的概念也持续升温。数据显示,截至2月24日,中证医疗指数上涨超过14%,智慧医疗指数(884157)上涨32.36%。

  以安必平(688393.SH)为例,其在宫颈细胞学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等AI领域的布局规划引发市场关注,股价自2月5日以来一路上涨,13个交易日里涨幅超115%。其间,安必平还发布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公告,表示并未参与瑞金病理大模型的研究与开发,且目前人工智能辅助产品相关业务对短期业绩影响有限。

  在板块和个股的拉升下,医药主题相关产品也有所表现。据第一财经统计,截至2月21日,255只(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名称中带有“医”或“药”的基金产品中,近97%的产品本月以来实现上涨,20只基金的月内回报高于20%。

  汇添富中证互联网医疗A涨幅最为亮眼,节后以来的累计回报达到28.73%。富国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ETF、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等产品区间涨幅超过22%。此番“回血”大幅填补了年内亏损。

  据记者统计,截至2月21日,在上述范围的医药主题基金中,年初至今累计回报为正的基金数量为248只,占比超过97%;而在1月底时,这一数字仅为21只,占比仅8%。如汇添富中证互联网医疗A的年内回报就从1月的-5.98%“扭亏为盈”至21.03%。

  “AI医疗短期内的快速上涨,可能更多是由于资金在AI领域对于低估值细分行业的追逐,但从更宏观和更长期的视角来看,其逻辑在于:一是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势头旺盛,各种应用加速落地、亮点频出,且想象空间巨大;二是对于消费、医疗这类偏传统的行业,或许AI应用落地会稍微滞后,但也只是时间问题,科技属性的加持可能会带来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长城消费增值基金经理龙宇飞说。

  值得注意的是,医药医疗相关板块至今已经调整了三年有余。数据显示,中证医疗指数自2021年7月上冲至19992点后一路震荡下行,去年9月甚至下探至5332.28点,创近十年新低。其间,曾出现了多次“一步三回头”的情况,目前该指数较高点仍跌去六成以上。

  龙宇飞认为,医疗板块走势持续偏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部分领域短期景气度不高,市场担忧行业成长逻辑被破坏。如今,从产业逻辑上看,AI等新技术的赋能可能给行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带来帮助,这不仅有助于缓解短期压力,甚至可能在未来创造出新的未被满足的医疗健康需求。

  AI赋能新机遇

  2月24日,医疗概念股走弱,中证医疗指数回调2.3%。在股票型ETF产品中,跌幅前10位的产品里,半数为相关主题的产品。国泰中证医疗ETF、广发中证医疗ETF、华宝中证医疗ETF、华安国证生物医药ETF、医疗ETF易方达的单日跌幅均超过2.1%。

  从资金近期动作来看,医药板块中的创新药,尤其是港股创新药这一细分领域关注度颇高。数据显示,截至2月21日,在股票型ETF、跨境ETF本月分别被净赎回941.7亿元、213.3亿元的背景下,部分产品逆市吸金。

  如股票型ETF中,银华中证创新药产业ETF、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本月以来分别净流入9.76亿元、2.49亿元。而在跨境ETF中,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以22.74亿元的净流入额居首。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基金经理刘杰对第一财经表示,近期港股创新药板块持续强势,资金关注度高。短期看,由于AI在医药创新研发等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港股创新药整体行情围绕创新持续演绎,包括出海、商业化和早期创新品种价值。中长期来看,就像DeepSeek以高效低成本模式挑战AI巨头一样,中国创新药企也可能用类似的路径重塑全球医药创新格局:用更低的成本,达到相近甚至更好的创新成果。

  在刘杰看来,减肥药市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例子。例如,国际上在注射型GLP-1降糖减肥药物市场占主导地位的两家巨头药企也转向中国企业寻求口服药物方案。国内自2015年药审改革、2018年港股18A、2019年科创板第五套新规实施,接连落地的行业政策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一般而言,创新药研发周期在5至7年,基于AI的研发应用、中国创新药投入产出比以及实力的增强,这个产业有望在2025年乃至2026年逐步进入收获期,其中蕴含的投资机会可能受到市场的更多关注。”刘杰表示。

  与此同时,近来机构调研也显示出对医药赛道的持续关注。近一个月来,有45只医药生物个股获得机构调研,其中与AI相关的技术应用成为关注的重点之一。以参与机构最多的联影医疗为例,2月20日的调研记录显示,有342家机构的799名人员参与了这场调研。

  联影医疗在调研中表示,在行业竞争格局不断演进的过程中,AI技术已成为推动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领域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随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AI辅助诊疗正逐步从“可选”转变为“刚需”。

  “从产业逻辑来看,AI+医疗的最终呈现形态大致可分为对现有产品的提升或对现有服务模式的提升。”金笑非认为,随着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进步,包括DeepSeek这类技术带来的突破,可以显著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同时促使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包括基因检测、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和医疗影像等。

  龙宇飞则表示,随着科技浪潮的兴起,医药医疗行业中具备科技含量的领域值得长期关注,可积极关注两大细分方向:一是AI与医疗相结合,利用过去积累的大量高质量数据,提升诊疗效率和能力;二是AI赋能新药研发,降低成本、缩短时间,提高商业价值。这两个领域的股价目前处于相对低位,在市场环境向好时,或更具有上涨弹性。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原标题:医疗板块借AI浪潮升温,超九成主题基金迅速“回血”)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