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全球化前传
因为《翻译的危险》中的一句“李自标于1828年离世,并被埋葬在马厂村”,我临时起意要去这个地方看看。马厂村在长治市区以北11公里,邻近高铁东站。长治位于太行山南段西麓,向东穿过山脉中的隧道一直向东就是河南安阳。在过去四百年中,偏安于晋南太行山下的这个村落却和全球化一直有着联系。我想去看看。
长治地区早在殷商时期得名上党,秦汉设上党郡,至宋朝改为潞州,明朝升为潞安府,设长治县。据传马厂镇在春秋时期是赵国养马的地方。碰巧我的出租车司机就家住马厂镇,他很乐意揽下这活儿。这一天正值平安夜,临近马厂镇,公路两侧张灯结彩,延绵几公里,气氛胜过任何一个上海的商圈。车头拐入马厂村,远远就看到高耸的哥特式教堂顶,更远端是炼钢厂的炼炉和烟囱。淡淡的尘霾罩住了长治以北的盆地。
1793年,耶稣会传教士李自标结束了英国使团觐见乾隆皇帝的任务后,从北京出发,渡过黄河,翻过太行山,到达潞安府的马厂村,开始在这里传播福音。在他到来之前,天主教在此地已有150年的历史。雍正以来,清廷严控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教难时有发生。李自标终其一生都在长治一带传教,筹措资金,建立了一座小小的神学院,并用拉丁语和罗马保持通信。这些信件如今藏于梵蒂冈传信部。19世纪末,马厂村成为了潞安教区的主教驻地,至今是整个山西天主教主教区。
司机带着我穿梭在周边村庄之中,每一个村庄都以一个姓氏为名,几乎每一个村庄都有一座教堂。当天村民们忙碌着准备平安夜的演出和庆祝活动,各个教堂前都摆设着圣婴降生在伯利恒马槽的场景。据司机说,这是这边最隆重的节日,和过年一样热闹。马厂村的旧教堂并非哥特式,一步之隔是即将竣工的新教堂,据说是长治最大规模的一座。这座哥特式教堂坐东朝西,中厅的两个侧塔并不是尖顶,而是中式亭盖。两翼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再次说明了所在的派别。
出租司机告诉我,长治最老的教堂在马厂村以南的南天贡村。马厂村的天主堂凭手机地图能找到,但南天贡村的这座教堂在手机地图上却没有标注。司机凭记忆开到了村口,打开导航才找到。这座天主堂使用的灰色砖石具有明显的山西特色,相比一路见到的几座教堂,南天贡村天主堂具有明显的历史感,周边的村庄和玉米地更是衬托出一种尊严和安宁。
南天贡村的圣母无染原罪大教堂在1906年由荷兰人出资建立,此时李自标已经去世78年。他的人生在英国学者沈艾娣 (Henrietta Harrison) 的著作《翻译的危险:清代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中得以重现。
李自标来自甘肃武威,就是唐诗《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所在的地方。他出生于一个天主教家庭,12岁的时候随传教士从澳门出发,到达意大利那不勒斯中华书院(Collegio Dei Cinesi)学习拉丁语和神学。这是康熙近身的传教士意大利人马国贤(Matteo Ripa) 建立的一座致力于中欧交流的学院。
1793年,英国国王特使乔治·马戛尔尼勋爵出访大清,觐见乾隆皇帝。这是中英之间第一次正式接触,此时并没有能够进行中英翻译的人才。使团在那不勒斯的中华书院找到了李自标。他和几个中国留学生在意大利已经学习和生活了20年,成为了一个出色的拉丁语和神学学者。马戛尔尼可以和他通过拉丁语和意大利语流利交流。
马戛尔尼使团的中英外交接触所产生的礼仪之争以及对后来鸦片战争的意义被书写和研究了很多。沈艾娣的《翻译的危险》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之前这个议题的叙事,从使团的翻译视角,展现历史事件中小人物的人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