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跑马拉松“用脚投票”:特步、斯凯奇童鞋被选中
4月19日,北京亦庄马拉松开赛,这是全球首个人与机器人共同参赛的马拉松赛事,一场特殊的“跑鞋竞赛”也在悄然上演。
多位机器人选手脚踩运动品牌鞋款登场——冠军“天工机器人”穿着印有“天工”字样的跑鞋;亚军松延动力的N2机器人脚踏斯凯奇童鞋;海派机器人选用特步提供的童鞋;而清华大学“通班”队的夸父机器人则穿上40码的成人运动鞋。
马拉松跑鞋一直是运动品牌营销中的“兵家必争地”。在传统赛事中,“跑鞋穿着率”(即参赛选手穿着某品牌跑鞋的比例)甚至成为衡量品牌影响力的核心指标。如今,传统赛事延伸至机器人赛事,成为品牌方关注的新命题。
为什么机器人需要穿鞋?
“为了减震,也为了保护机身。”松延动力算法副总裁崔文昊解释称,跑鞋就像一层缓冲层,能够有效吸收冲击力,减少电机震动,延长机身寿命。此前的测试中,他们发现长时间裸足奔跑会导致螺丝松动,提高摔倒事故发生的机率。
由于松延动力N2机器人的脚仅有29码,只能穿童鞋。为了找出最适配的鞋款,松延动力的工程师仿照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对多种童鞋进行测试——控制天气、路况、配速等变量后,重点对比电机震动等关键指标。最终,他们选定斯凯奇作为比赛用鞋,并进行硬件和算法的优化。
特步是本次机器人马拉松的官方赞助商。这是他们首次赞助亦庄马拉松,也是首次与人形机器人产生直接联系。
特步相关负责人说,最初只是出于技术探索的兴趣,提出了三个设想:机器人跑步需不需要穿鞋?是否存在合作可能?能否穿着特步跑鞋完成一场完整马拉松?
为此,特步主动联系了多家机器人公司,像向运动员推荐产品一样,详细介绍了自家跑鞋的科技含量和功能特点。
在调研过程中,特步发现,机器人选鞋有着天然的“结构难题”:它们的足底是标准的“平足”,且呈直角方形,缺乏人类足弓结构,使得市面上绝大多数跑鞋无法贴合。高端跑鞋上常用的碳板、弧形设计,反而会导致机器人摔倒。
这也让不少机器人团队转向另一个方向寻找答案。经过反复测试和对比,几个机器人团队都发现童鞋成为少数“穿得上”“跑得舒服”的现实选项。
“我们不在意品牌和外观,29码、鞋底软、穿得上就行。”松延工作人员在现场称,“我们团队夜里都在看鞋,就像给自家小孩买鞋一样”。
身高仅82厘米的海派机器人并未选择特步跑鞋,而是穿上了特步童鞋参赛。特步方面称,跑鞋本就是为人类脚型设计,不太适合机器人,未来也暂无为其定制的计划。此次合作的目的是探索技术可能性,未来特步跑鞋实验室或许可以借助机器人技术,建立更科学、更高效的跑鞋测试体系。
亦庄科技职业大学的机器人更是因为足部过小,不得不在鞋底加装橡胶材料,增强抓地力。
机器人穿鞋能否带动消费?一位体育品牌称,短期来看,这种品牌露出很难转化为销量。目前,消费者不会因为机器人穿什么鞋就买单。
经济观察报记者询问多家品牌,他们都表示目前还没有针对机器人的跑鞋赞助计划。不过,他们更看重这次合作所带来的试验价值,比如,特步跑鞋实验室未来或许可以借助机器人技术,建立更科学、更高效的跑鞋测试体系。
本周末举行的北京半马和上海半马仍是各大运动品牌的营销主战场。就传统体育营销而言,今年的竞争焦点依然集中在赛事赞助权和跑鞋穿着率这两个经典维度上。
特步方面称,此次让机器人穿特步跑鞋,品牌曝光度是主要考量因素。不过,这场由童鞋引发的运动品牌试水也许只是开始,目前机器人已经能够参加足球、跑步等多项体育运动。若未来机器人赛事走向标准化与商业化,运动品牌之间或许会围绕机器人体育赛事展开新一轮科技品牌营销角逐。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