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半月谈丨地方债发行迎“开门红”,将带来何种影响
(来源:上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周岳洋
上银基金专户投资部投资经理
4年证券行业从业经历,香港科技大学硕士,2021年2月加入上银基金,曾任上银基金固定收益部高级研究员,负责信用投资策略研究、信用风险识别等相关工作。
01
市场回顾
国内利率债市场方面,春节后债市窄幅震荡,资金面相对节前转松,市场情绪好转,叠加权益市场表现较好,利率债整体小幅走弱。具体来看,2月以来截至2月12日收盘,
(1)国债方面
1Y国债收益率上行1BP至1.27%;3Y国债收益率收平于1.31%;5Y国债收益率上行3BP至1.44%;7Y国债收益率上行2BP至1.55%;10Y国债收益率上行1BP,收于1.63%。
(2)政金债方面
1Y政金债收益率上行4-5BP不等;3Y口行和农发债收益率上行4BP,3Y国开债收益率上行5BP;5Y政金债收益率上行2BP;7年国开债收益率上行2BP,7Y口行债和农发债收益率持平;10Y政金债收益率基本持平,10Y国开债收益率收平于1.63%。
信用债市场方面,春节后资金边际转松,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信用债收益率普遍小幅下降,信用利差以收缩为主。一级方面,由于春节假期原因,发行量和取消量均较低。二级方面,信用债春节后补涨,弱资质短久期城投债由于春节前上行幅度更大表现更好,具体看3M隐含评级AA收益率下行8bp,3M隐含评级AA2
权益市场方面,2月以来,权益市场整体上涨,成交活跃度较高,2月截至2月12日,其中万得全A上涨5.3%,创业板指上涨6.2%,上证指数上涨2.95%,转债跟随正股上涨,中证转债指数上涨2%。行业来看,表现较好的板块主要来自计算机、通信、汽车和电子,整体上涨10%-15%,表现较弱的板块主要为煤炭、建材、食品饮料和银行,整体下跌0%-1%。
海外市场方面,中国Deep Seek大模型对美国科技股一度造成冲击,但随后修复,后随着美国1月CPI数据超预期,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下降,美债收益率上行。具体来看,2月以来至2月12日收盘,标普500上涨0.19%,法国CAC40上涨1.16%,德国DAX指数上涨1.91%,英国富时100上涨1.54%;亚洲股市方面,恒生指数上涨8.07%,韩国综合指数上涨1.23%,日经225下跌1.54%。债券市场方面,德国10Y国债收益率下行2BP至2.49%;法国的10Y国债收益率收平于3.2%;美国10Y国债收益率上行4BP,收于4.62%;英国10Y国债收益率下行8BP收于4.43%。
02
市场展望
宏观方面,从上周公布的CPI数据来看,虽然小幅回升且好于市场预期,但主因受春节假期错位扰动,特别像旅游出行、文娱和家政服务等消费在假日期间涨价明显,不过这些常为短期效应。因此,虽然1月数据改善,特别是核心CPI走强,但并不能判断为价格回升趋势。实际上当前通缩的压力更集中在工业品,新旧动能切换的背景下,地产、老基建相关的传统工业品始终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进而拖累整体PPI走低。国补政策覆盖的行业有限,只有等到传统产能进一步出清,以及地产触底回升后, PPI价格才能企稳。
信用债市场方面,看好中短期信用债,目前各等级、期限城投债普遍较1月8日低点收益率高15-20BP,隐含评级AA和AA2之前上行幅度更大,还在修复中,可以关注中短期品种。产业债方面,除地产外信用利差均处于较低位置,依然推荐关注2Y内央国企。金融债方面,二级资本债利差压缩较快,券商债和券商次级债修复速度更慢,优质主体还有一定下行空间,可以保持关注。
权益市场方面,经济基本面仍缺乏复苏动力,且当前处于政策真空期,整体而言权益市场缺乏继续大幅上涨的动力,但市场流动性仍较宽松,且政策稳股市意愿较强,股市仍有一定概率保持一段时间的宽松结构牛,结构上或将更加侧重红利与科技板块。转债当前性价比仍较高,一方面可通过低价策略布局高弹性的电子、通信及新能源等科技行业,另一方面在相对收益及性价比方面也体现出价值,可通过偏股型转债配置红利相关板块。
03
热点关注
地方债发行提速,支撑经济稳中有增
2025年开年,地方债发行就迎来了“开门红”。1月地方债实际发行规模达到5575.65亿元,创下近年同期新高。这一超预期发行主要得益于财政政策的前置发力,旨在为经济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在发行的地方债中,新增专项债占比超过70%,资金主要投向基建项目和债务化解领域。例如,湖北、青岛等地率先发行了绿色基建专项债,资金用于低碳交通、科技产业园等项目,这与国家“双碳”目标和产业升级战略高度契合。此外,1月地方债的平均发行利率为2.85%,较2024年同期下降了20个基点,低利率环境为地方政府降低了融资成本,同时也反映了市场流动性充裕和机构配置需求的强劲。
地方债的密集发行对债券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从供给端来看,地方债的集中发行增加了利率债的供给,可能推升收益率。1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上行至1.75%,但随后回落至1.6175%,显示市场情绪总体稳定。银行、保险等机构是地方债的主要买家,其配置需求强劲,叠加居民储蓄向理财转移的趋势,部分缓解了供给压力。其次,地方债发行对利率债和信用债的影响呈现分化。利率债方面,尽管地方债发行对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形成一定替代效应,但央行通过降准、MLF续作等操作维持流动性充裕,利率债收益率总体下行。2025年1月,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创历史新高,显示市场对长期利率下行预期强烈。信用债方面,地方债发行对城投债形成“挤出效应”,部分低评级城投债信用利差走阔,但高评级城投债受益于隐性债务置换政策,信用利差收窄,市场表现分化。此外,地方债发行导致银行间市场资金需求增加,年初DR007一度上行至2.0%以上,但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维持资金面紧平衡。人民币债券纳入国际指数及利差优势吸引外资持续流入,1月境外机构增持中国债券规模达500亿元,占比提升至4.2%。
地方债前置发行反映财政政策“稳增长”导向。2025年基建投资预计同比增长8%-10%,重点领域包括交通、水利、新能源等。基建投资加码有望对冲房地产下行压力,提振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再融资专项债的发行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优化债务结构。例如,贵州、云南等债务率高企的区域通过再融资债延长债务期限、降低融资成本,避免系统性风险。绿色基建专项债的发行与“双碳”目标高度契合,资金投向低碳交通、科技产业园等领域,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
预计2025年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占比进一步提升。发行节奏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特征,上半年集中放量,下半年逐步回落。从债市走势来看,短期供给压力可能推升收益率,但经济数据强化利率下行逻辑,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下探1.5%-1.6%区间。信用债方面,高评级城投债和产业债备配置价值,但需规避债务率高、再融资能力弱的区域。流动性管理方面,建议关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和MLF续作情况,适时调整久期策略。政策风险方面,若财政发力过快导致供给过剩,或货币政策宽松不及预期,可能引发利率反弹。此外,中美关系、地缘政治冲突等外部变量可能加剧市场波动。
综合来看,2025年初地方债发行超预期是财政政策前置发力的重要体现,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呈现多面性。短期供给压力可能推升利率债收益率,但机构配置需求强劲,供需矛盾或阶段性缓解。利率债与信用债表现分化,利率债受益于货币宽松与经济下行压力,信用债中高评级城投债和产业债具备配置价值。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地方债发行节奏、经济数据(如CPI、PMI)及政策动态(如降息、降准),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
04
债券知识小课堂
地方债是什么?
地方政府债券是指由地方政府或其授权的机构发行的债券,用于筹集资金以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和其他政府支出。地方债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两大类。一般债券主要用于没有直接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其还本付息主要依赖于地方政府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专项债券则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其还本付息主要依赖于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地方债的发行和管理受到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旨在确保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
地方债的发行和管理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完善。2014年,新修订的《预算法》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举债,标志着地方债发行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同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首次提出地方可发行专项债融资。此后,财政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地方债的发行和使用。2024年,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7193亿元,其中一般债券7005亿元、专项债券40188亿元。全国发行再融资债券50743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3670亿元、专项债券37073亿元。
地方债的用途多样,主要包括借新还旧、项目建设和隐性债务化解。2024年,地方债六成资金用于借新还旧,缓解偿债压力,四成用于项目建设以稳投资稳增长。当年全国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发行约4.7万亿元,其中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债券约3.8万亿元,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规模约0.9万亿元,再融资债券发行约5.1万亿元。9.8万亿元债券资金中,用于“借新还旧”的额度高达约6万亿元,占债券资金发行总额比重约61%。除借新还旧外,有3.8万亿元新增债券资金用于重大项目建设,如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铁路等领域。这些资金的投入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改善了民生条件,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状况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本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承诺恪尽职守、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产品存在收益波动风险,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管理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