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新发基金市场分化:科技主题指数与FOF领跑,主动权益继续遇冷
2月新发主动权益型基金发行总份额在当月新发基金总份额中占比仅2.9%,创下20多年的最差表现。
2月的新发基金市场,一面是烈火烹油,一面是刺骨寒霜。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月共有56只新发基金,总发行份额657.86亿份(按照基金成立日计算,下同)。虽然2月新发产品数量和份额环比1月出现下降,但是据同花顺iFinD,今年前2个月共有1490只新基“粉墨登场”,总发行份额1490.5亿份,与2024年同期相比数量和发行份额都出现增长。
新发市场整体回暖,但各类基金的发行状况却明显冷热不均。股票型基金和FOF基金成为今年前两个月新发市场上的“大热门”,尤其是FOF基金今年前两个月新发总份额同比增长超16倍。
主动权益型则继续坐“冷板凳”。据同花顺iFinD,2月仅有9只主动权益型产品登场,总发行份额不足20亿份,在当月新发基金总份额中占比仅2.9%,份额占比创下自2000年9月以来20多年中的最差表现。
“高科技含量”指数受欢迎
今年以来,科技相关的内容不仅是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也是二级市场上表现最亮眼的板块。各家基金公司也闻风而动,通过发行ETF基金、指数基金布局这条兼顾“吸睛”力与“吸金”力的赛道。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月新发的31只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中,除了沪深300、中证A500等传统热门宽基指数和自由现金流指数这只新品外,多只“高科技含量”的指数2月均迎来与之挂钩的新品。
2月共有13只科创综指ETF结募并宣布成立,合计募集金额超200亿元。其中动作最快的当属建信科创综指ETF,其不仅只用1天就完成募集,并且已经于2月28日率先上市。
除了募集快、上市快,建信科创综指ETF规模缩水速度也很快。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4日,建信科创综指ETF规模仅剩12亿元,即上市两天该基金规模已经缩水四成。
交银施罗德基金在2月发布了跟踪科创100指数的交银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和鹏华基金则围绕科创200指数分别推出一只联接基金和一只ETF基金。
兴银基金则推出了一只与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挂钩的ETF基金,中证指数官网显示,这是自2023年6月泰康基金推出同类产品以来,时隔一年半时间再次出现跟踪该指数的ETF基金。
FOF发行回暖、QDII缺席2月新发市场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共有11只新发FOF基金,发行总份额123.58亿元,数量和份额同比分别增长83.33%、1683.78%,在各类产品中涨幅最明显。
基金公司发行FOF的热情增长的同时,投资者似乎也愿意为FOF买单。富国基金发行的富国盈和臻选3个月持有期混合型FOF,原定于2月6日至2月26日进行募集,但2月19日时就宣布已经触及60亿元的募集规模上限,决定提前结束募集并进行比例配售。该产品认购申请最终按照末日比例确认,配售比例低至36.75%。

这或许受到FOF基金业绩回暖影响。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市场915只FOF基金中有756只产品上涨,占比超八成,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1.42%。

图片来源:同花顺iFinD
兴证全球基金提供的数据显示,长期来看,偏股FOF的近五年累计总收益率达10.04%,远远优于偏股基金指数、沪深300指数和中证1000指数的表现,尤其在2022、2023年的下跌市中展示出较强的韧性。

图片来源:兴证全球基金
但值得注意的是,业绩一直“能打”的QDII基金,却缺席了2月的新发市场。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652只QDII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中位数、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30%、5.42%,表现远远好于其他类型的基金(剔除另类投资)。
但是在新发市场上,截至2月28日,仅有招商基金、国泰君安资管两家公司推出了QDII产品,且均瞄准了港股市场。
除了受到审批、QDII额度紧张等因素影响,海外市场近期大幅波动的走势,也是各家公司按下发行“暂停键”的原因。
国泰君安(601211.SH)海外策略负责人、联席首席分析师陈熙淼指出,2月最后一个星期内,受到美国经济滞涨预期、关税风险、科技股前景等三重因素影响,美股市场风险资产大幅调整,纳指和标普500指数接近抹去美国大选以来全部涨幅。陈熙淼预计,美国总统特朗普关于对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加征关税的言论进一步引导全球风险情绪下修,预计3月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仍将指向市场情绪维持在相对偏谨慎的区间。
公募大厂“抛弃”主动权益型产品?
虽然受到市场回暖带动,主动权益型基金业绩明显好转,但在发行市场上却依旧坐“冷板凳”。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月仅有9只主动权益型产品登场,总发行份额不足20亿份,在当月新发基金总份额中占比仅2.9%,份额占比创下自2000年9月以来20多年中的最差表现。
今年前2个月,也仅有28只主动权益型产品新发,发行总份额58.8亿份,同比下降41.91%。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发行主动权益型基金的基金公司中,除中欧基金外,其他均为中小基金公司,比如弘毅基金、融通基金、尚正基金等。
而这些中小公募推出的产品在募集期也纷纷遇冷。例如尚正基金推出的尚正研究睿选混合发起式基金,5天的认购期内有效认购户数仅11户,超过一半的份额都由尚正基金自家员工自掏腰包购买。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