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泓德基金:估值修复确定性较大 优质蓝筹现配置机会
伴随A股市场的持续向好,基金经理对后市的看法渐趋乐观。在近期公布的年报中,泓德基金一众基金经理对后市及投资机会做了具体解读。泓德基金基金经理季宇表示,从市场层面来看,在连续3年下跌之后,沪深300、上证50等主要指数的估值水平都已经降到历史估值中枢以下,一些优质蓝筹股的PE水平与同行业红利类个股接近。总体而言,市场下行空间有限,基于基本面研究的自下而上选股有效性强。

博时基金赵宪成:港股有望持续反弹 看好三个投资方向
过去两个月,港股开启反弹行情。2月以来,恒生指数反弹幅度接近7%,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更是超过15%。港股市场接下来将如何演绎?有哪些投资机会可以把握?博时基金境外投资部基金经理赵宪成表示,近期港股市场的反弹属于修复性行情,随着市场情绪的不断回暖,接下来仍有上涨空间。

锁定三大方向 多位百亿级基金经理乐看后市
在最新披露的基金2023年年报中,多位百亿级基金经理畅谈了对后市的看法。从整体来看,他们普遍认为,经济发展长期韧性足,叠加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当下应该乐观一些。对于后续看好的投资方向,百亿级基金经理主要关注AI相关领域、新能源产业链以及港股互联网行业。

长城基金曲少杰:把握科技创新主线 借道QDII布局海外市场
15年来,长城基金基金经理曲少杰关注境外投资,在日积月累中,拓展了全球化的投资视野,沉淀了丰富的海外投资经验。“每个人都处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的投资框架也不断进化,近年来变化最大的一点是提高了外部环境影响在行业分析中的优先级。

富达基金孟峤:高股息板块仍具有较好投资机会
今年以来,具有高股息、低估值特点的红利资产吸引了许多投资者的目光,公募基金借势发力布局红利策略产品。站在当前时点,富达基金投资策略总监孟峤认为,红利策略在震荡市中会有突出表现,未来如果A股市场仍以震荡行情为主,那么伴随债券收益率的不断走低,高股息板块仍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在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上涨之后,红利资产是否仍具备投资价值?孟峤表示,依然非常看好红利资产的投资机会。

六大首席经济学家热议宏观经济趋势:一季度GDP同比增长预计在5%左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截至一季度末,开年以来多项经济数据已公布。值此之际,《证券日报》记者邀请了六位首席经济学家展望二季度经济趋势,分别是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和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十大券商策略:坚定拥抱“三高”资产!春季躁动或进入尾声 注重结构性机会
中信证券:右侧信号待检验,红利策略更占优4月,右侧信号进入检验期,预计一季度经济运行平稳,资本市场改革逐步落地,但宏观景气向企业盈利端传导仍需财报不断验证,而宏观流动性整体平稳预期下,预计A股将依然保持中枢整体上移,活跃资金定价,杠铃结构占优的特征;而预计在政策强力引导,财报披露兑现,利率保持低位的三大驱动下,杠铃结构中的红利策略在4月份将整体更占优。
低空经济概念燃爆市场!重磅解读来了
近期“低空经济”持续出圈,成为资本市场热词。今年一季度,低空经济相关概念板块行情火爆,多只概念股占据牛股席位。政策也在持续发力,就在3月28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低空经济概念再度点燃资本市场,A股多只低空经济概念股连续涨停,多股甚至涨超40%。

看好黄金!中外资机构最新研判:中国股市修复性行情将延续
为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全球经济脉动,理清投资思路,自2023年5月起,《中国基金报》每月会邀请来自欧、美、亚不同区域的金融机构的代表,分享他们对全球经济及重大事件的分析与评判。希望他们观点的碰撞,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郑智军:资本市场要坚持公平与效率
近日,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郑智军在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采取“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的政策是十分必要的。中国资本市场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股票市场。但“大”不等于“强”,在做强资本市场的过程中,机构投资者队伍无疑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