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金公司:建议先债后股 债券当前性价比更高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3月看似“混乱”的资产背后隐含着三条主线:充裕流动性驱动的比特币、黄金和铜;降息预期驱动的利率、股市和黄金;需求改善与二次通胀预期驱动的铜和油。流动性交易二季度或将面临拐点,再通胀是“涨出来”的逻辑明显抢跑,降息交易或将逐渐成为主线。资产配置上,方向比时点更重要,当前类似于2019年4—5月。

中信建投:预计仔猪价格短期仍较坚挺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春节后猪价淡季不淡,短期看,行业普遍增重、二育入场等致当期部分供应后移,考虑需求端承接能力较弱,育肥猪价或有阶段性下探。仔猪方面,行业补栏积极性提升,仔猪价格上涨明显;考虑当前时点为补栏旺季,且行业预期较好,预计仔猪价格短期仍较坚挺。
十大券商策略:多路“长钱”流入A股!修复行情仍有望延续 推荐类沪深300组合
中信建投证券:关注汇率,紧扣季报短期海外强美元等因素带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值得关注,对市场的风险偏好与流动性预期可能带来影响。中期随着美元降息周期推进,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将趋稳。4月A股市场将从业绩真空期转入围绕一季报,短期焦点回归基本面定价,风格不宜过于激进,重点把握一季报强势品种,中期配置层面继续把握三条线索:高股息、海外与新质生产力。

量化私募惊现“天价”索赔 “卧底”戏码上演?
量化私募行业的人才纠纷仍在演绎。近日,裁判文书网披露的民事判决书显示,某量化私募的前员工胡某,因在竞业限制期限内入职另一家量化,而被“天价”索赔370万元,其中还牵扯到了“卧底”。最终,法院判定胡某确实违反了竞业限制并应赔偿量化私募违约金30万元。在业内人士看来,量化私募前些年的突飞猛进使得行业人才队伍快速扩张,人才纠纷不可避免。

经济日报:进一步利用AI、大数据、5G等先进技术赋能大健康产业
经济日报发文表示,面对健康消费领域的新趋势、新特点,行业需要立足大健康产业布局,以高质量供给满足健康消费需求。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应加快产品研发创新更迭,更加精准地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健康产品和服务。加速体育健身、健康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产品迭代,进一步利用AI、大数据、5G等先进技术赋能大健康产业,推动在线问诊、远程医疗等新业态发展。

私募大举扫货ETF 两大最受青睐品类是什么?
在近期A股触底后迎来强劲反弹的过程中,ETF成为不少投资者首选的利器,就连很多私募也开始纷纷大举扫货各类ETF了。

小作文刷屏 监管调研头部量化私募关注哪些问题?
量化私募“小作文”又一次引发市场关注。近日,有传闻称,监管部门实地摸底国内头部量化私募,此外,监管要求量化指增选股需要对标成分股的60%。澎湃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求证。监管方面展开量化私募调研对于传闻中所称“监管部门实地摸底国内头部量化私募”,多家量化私募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消息确切。

长城基金曲少杰:看好2024年新能源汽车美股市场 科技仍是投资主线
随着投资者全球资产配置需求日趋旺盛,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2023年,海外市场普遍表现亮眼,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纳斯达克100指数、日本225指数年内涨幅均超20%,印度、韩国等市场也有不错表现。那么2024年海外市场走势如何?投资者该如何把握海外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的结构性投资机会?“今年的投资方向跟过去一年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私募量化指增选股要对标成分股60%?私募人士:还在讨论 不影响存量产品
近几日,量化私募圈又有市场消息传出。有市场消息称,“监管要求量化指增选股需要对标成分股的60%”。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求证了多家量化私募基金。有量化私募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还在讨论中,存量产品不受影响。受影响的也只有增量产品。

中金公司:AI大模型有望带动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快速迭代
中金公司研报称,人形机器人剑指终极“通用”机器人,硬件方案尚未归拢,软件能力亟待提高。中金公司认为,机器人产业为实现通用化,具备类人形态和人工智能的人形机器人或是最终答案。相比传统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硬件向高可用性、低成本升级,当前方案百花齐放,尚未归拢,执行器部件选型、传感器应用类型及数量均存在分歧;软件向多元感知&智能决策升级,AI大模型有望带动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快速迭代。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