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机构论市:预计未来市场会聚焦优质龙头 科技板块重点关注三大主线

证券之星 2025-02-24 04:36:10
市场资讯 2025-02-24 04:36:10 阅读


  浙商策略:“第一波攻势”未结束 调结构、待补涨

  本周市场继续上攻,成长指数明显走强,权重指数跟随向上。展望后市,我们预计本轮春季攻势大盘将延着“科技领涨-回踩夯实-全面反弹”的路径,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当然,部分超涨行业、板块、个券仍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双向波动。配置方面,基于中线行情稳步向上、部分行业板块波动加大的判断,我们建议投资人在春季攻势结束前保持现有仓位,并且在出现“黄金右脚”时继续增配。行业板块方面,我们建议对部分超涨的科技板块做出一定调整,在板块内部寻找标的进行“高切低”,或者切换部分仓位至前期涨幅落后的大金融板块,既可参与补涨,又可适当平滑净值曲线。此外,对于过去几年持续下跌的医药板块,可关注其中跌幅较大、基本面企稳、股东增持的个券。

  华金证券:春季行情进行中 成长风格短期可能难改变

  当前来看,外部事件偏积极、流动性宽松,成长风格短期可能难改变。短期外部事件偏积极。一是国内政策宽松短期大概率延续。二是外部风险可能进一步下降:首先,俄乌冲突等风险可能大幅下降;其次,海外对国内宽松的掣肘下降。三是科技产业趋势不断上升。基本面延续弱修复:一是节后地产销售绝对数值依然维持相对低位;二是企业盈利继续处于低位回升的趋势中。国内流动性短期可能维持宽松。一是短期依然可能降准。二是一季度是传统的信贷高峰季。

  中泰策略:国内科技突破与国际地缘局势演绎或带来哪些影响?

  国内方面,DeepSeek突破下,民企座谈会上对于互联网等产业态度好转与需求侧政策定力强化并存。国外方面,慕尼黑会议之下美国主导秩序的崩塌带来中国地缘影响力的显著上升与贸易保护上升下,出口压力同在。故2025年资本市场亦将呈现“强预期,弱现实”的特点,风险偏好或相对此前趋势抬升,但盈利等压力依然较大。中期维度下,建议维持红利类资产、债券等组合主线不变。科技股会反复活跃,且波动加大。就短期节奏而言,民企座谈会的积极信号或将驱动两会前强势的行情延续,而互联网大厂或最为受益。伴随两会政策预期发酵以及中央汇金股权划转,预计近期央国企等板块也会有所表现。

  信达策略:港股走强代表机构资金活跃 热点可能会扩散

  由于板块差异和投资者结构的差异,导致从短期的角度,港股往往会更反映机构投资者的预期。近期投资者观察到港股走强,这说明去年10月中旬以来海外机构投资者减仓的过程大概率已经结束,可能带来港股月度或者季度的走强。2025年1月中旬以来外资回流的原因除了季节性资金回流、数据空窗期、中美贸易担心缓和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是DeepSeek横空出世让全球投资者开始关注中国互联网资产。从板块表现来看分化较大,领涨的板块集中在AI产业链相关的TMT。当前外资相比内资过度悲观的情绪已经修复到2020年以来偏乐观的状态。我们认为,3月两会后到4月中,开春后的经济数据、盈利一季报数据开始逐步披露,机构型资金不一定再局限于成长主题,可能开始基于高频盈利数据布局,部分价值板块也有补涨机会。

  东吴策略:接下来市场如何轮动?

  我们认为当前风格内部的行业轮动趋势将更多偏向落地进展、事件催化,以及衍生产业链交易,例如上游推理算力主线(云计算、国产AI芯片、芯片制造产业链),中游大模型,下游应用(软硬件,硬件:机器人、AI PC、AI眼镜,软件赋能:电商、游戏、营销、办公、教育、医疗、动漫IP开发降本等)。此外,科技成长风格可能阶段性从AI大类板块,轮动到新能源、自主可控、空天信息、数据要素等方向,具体轮动催化可能是行业政策(如新能源的供给侧改革政策、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政策)、基本面预期变化、行业事件催化(核聚变、卡脖子技术突破等)。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