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比拼汽车智能座舱新品 AI大模型上车争议不断

证券之星 2025-04-28 07:18:30
市场资讯 2025-04-28 07:18:30 阅读


  大模型上车成看点,业内争议声不断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AI大模型等技术横空出世,软件在智能座舱领域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也给软件开发商创造了更多机会。代表厂商如科大讯飞(002230.SZ)就选择绕开域控制器等硬件,直接从软件入手布局智能座舱业务,主要产品为星火汽车智能体平台。

  科大讯飞相关工作人员向财联社记者介绍,AI大模型技术是当前智能座舱软件环节的主要看点,业内期待AI大模型的融入能大幅提升座舱的感知与交互能力,“大模型的深度搜索是软件厂商比拼的重点。”

  “去年我们做的是让AI大模型开始上车,让用户初步体验大模型的能力,今年我们推出的新一代平台是个智能体的概念,能够实际满足用户需求,允许用户去定制具体的能力,然后实现上车。”车展现场,科大讯飞工作人员展示了星火平台的跨APP搜索能力,比如可同时在多个影视APP中搜索片源等。据悉,华为的全新一代鸿蒙座舱也主打类似跨平台搜索功能,主要应用在车载影音娱乐环节。

image

  (新一代鸿蒙座舱的车载智慧屏支持跨平台搜索财联社记者拍摄)

  虽然AI大模型上车已成为一种趋势,但此举在业内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AI大模型并不是成熟的技术,让这种需要快速迭代的技术上车,隐患是很大的。”、“汽车最核心的是安全,没有进行充分安全论证的新技术都需要打个问号。”、“现阶段大模型上车还处于概念阶段,很多实际的技术问题还需要解决。”展会上,多位从业者向财联社记者表达了对AI大模型上车的焦虑。

  据悉,近年来,汽车智能化加速带来不少软件更新问题,厂商被指可能利用软件更新(OTA)来掩盖产品本身存在缺陷逃避召回责任。对此,近期工信部官网发文明确要求,“降低频繁OTA,做好版本的风险管理,验证充分再上车。”此举被解读为可应对AI大模型等新技术盲目上车带来的潜在风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