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全国气温预测偏高!病虫害风险不容忽视!

证券之星 2025-03-11 09:24:17
期货学院 2025-03-11 09:24:17 阅读

来源:饲料行业信息网

  据国家气候中心消息,2024/2025年冬季,我国总体呈“暖干”气候特征。具体来看,2024/2025年冬季(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全国平均气温-2.7℃,较常年同期偏高0.4℃。气温阶段性起伏大,12月上旬偏高0.9℃,中旬转为偏低0.8℃,12月下旬至1月下旬偏高,其中1月气温偏高超过1.0℃,2月气温又转为偏低。

  预计2025年春季(3-5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华北、内蒙古、东北、华东北部、华中北部、西藏西部、西北地区大部、新疆大部等地偏高1~2℃;云南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

  广告真正的点胶机/焊锡机生产厂家—英舟航×偏暖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呈现利弊交织的特点。

  有利影响

  促进春耕春播进程

  气温偏高加速土壤化冻,尤其对东北、西北和华北春播区有利,缩短了备耕时间,有利于适时播种水稻、玉米、春花生等作物。例如,广西旱地作物(春植蔗、春玉米等)可借助气温正常到偏高的条件扩大播种面积。

  减少低温阴雨对作物的威胁

  低温阴雨天气结束期较常年偏早,降低了早稻育秧和春播作物幼苗受冻害的风险,江南、华南春播区可抓住“冷尾暖头”时机播种,促进壮秧形成。

  延长作物生长期

  气温偏高可能使作物生长周期提前,例如夏收粮油作物(如小麦)的产量形成阶段可能更早进入,利于避开后期极端天气。

  不利影响

  病虫害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虫害暴发:气温偏高有利于害虫越冬和繁殖。例如,水稻二化螟在南方稻区冬前虫源基数远超历史水平,可能引发大范围危害;草地贪夜蛾在西南、华南玉米种植区迁入风险高,局部可能集中暴发。

  病害流行:暖湿气候助长病害扩散。水稻纹枯病、玉米南方锈病、小麦赤霉病等因田间湿度高、菌源积累多,可能在黄淮、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偏重流行。

  干旱与湿涝并存

  春旱威胁:广西、江南南部、华南中东部降水偏少三至五成,可能导致春播用水紧张,需依赖人工增雨和科学调度水源。

  局部湿涝:东北东部、西南地区降水偏多可能引发涝渍,影响玉米、水稻播种和幼苗生长。

  作物抗逆性压力加大

  高温少雨可能加剧小麦、玉米等作物的水分胁迫,尤其对黄淮海夏玉米区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区影响显著。

  主栽品种抗性不足(如玉米对大斑病、小麦对赤霉病)进一步放大了病虫害威胁。

  春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核心矛盾在于:气温偏高虽加速播种进程,但叠加降水不均和病虫基数高,导致病虫害防控压力陡增。建议各地结合气象预报动态调整农事安排,加强病虫害的早期监测与统防统治。

(转自:饲料行业信息网)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