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出手!合计自购将超2亿元
近期A股市场面临调整,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招商、博时、兴证全球、鹏扬基金等多家公募宣布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产品,合计自购金额达2.05亿元,部分公司还承诺最低持有期限为1年。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频频自购。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年内公募基金公司合计自购95次,净申购金额达11.94亿元,涉及47家公募公司旗下95只基金。其中,权益类基金成自购主力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A股市场整体估值不高,当下或是一次重要逆向布局时刻。
大手笔自购
自“国家队”中央汇金公司、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宣布增持相关ETF和股票后,公募基金公司也陆续出手。
招商、博时、兴证全球、鹏扬基金于4月8日宣布,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将于近日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产品。
具体来看,招商基金表示,运用固有资金5000万元投资旗下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博时基金表示,运用固有资金65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基金;兴证全球基金表示,自购金额合计将不少于6000万元,并承诺持有期限不低于1年;鹏扬基金表示,运用固有资金1500万元申购公司旗下鹏扬成长领航混合A、鹏扬数字经济先锋混合A、鹏扬产业智选一年持有期混合A,并将于近日继续运用固有资金1500万元投资于公司旗下权益基金。




上述四家公募基金公司中,包含多家最新管理规模超6000亿元的大型公募,自购金额合计将达到2.05亿元。其中,招商基金和博时基金同属招商系。此前,招商局集团旗下7家上市公司招商蛇口、招商港口、招商轮船、招商公路、中国外运、辽港股份、招商积余集体宣布将加快实施股份回购计划,以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稳定及提升公司价值。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其他多家公募处了解到,虽近期暂未发布自购公告,但不排除后续会有自购产品的可能。
今年以来,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更加频繁。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公募基金公司合计自购95次,净申购金额达11.94亿元,涉及47家公募公司旗下95只基金。其中,权益类基金成为自购主力产品,股票型基金年内自购59次,净申购金额达5.71亿元,占全部基金净申购总额47.85%;混合型基金年内自购17次,净申购金额达1.7亿元,占全部基金净申购总额14.25%。
看好逆势机会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公司此时选择逆向投资,是在向市场传递看好的积极信号。
华夏基金认为,2025年市场或呈现“外险先至,内援后到”的态势,当下正处于关键节点。尽管美国的关税政策短期内会抑制双边贸易,对我国出口造成压力,加大市场波动态势。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依托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持续突破的科技创新生态、纵深广阔的国内市场,将加速重构全球经济增长范式。
从市场表现看,华夏基金表示,目前风险偏好开始有所修复,从本周二涨停个股比例大幅提升来看,市场有望步入修复阶段。而周一快速的下跌包含了足够多的悲观预期,本周大概率处于“不能更糟”时刻。此外,叠加中国权益资产整体估值仍然是估值洼地,当下或是一次重要逆向布局时刻。
方正富邦基金经理乔培涛认为,尽管市场短期震荡难以避免,但中国资本市场仍展现出较强的抗跌韧性。
“我国在激发内需潜力方面具有显著政策纵深,随着二季度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加码,消费复苏主线或将成为A股市场的重要支撑。美股大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过去多年蕴含的高估值风险集中释放。相比之下,A股市场当前整体估值不高,权益资产具备较高投资性价比。”乔培涛表示。
具体到投资上,乔培涛建议,短期可关注高股息(电力、公路、银行)、内需(地产基建、航空、军工)、自主可控国产替代(半导体材料、医疗设备),以及受益关税反制(农业、稀土)。中长期看,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优势正逐渐显现,新科技浪潮仍在涌现,继续看好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成长板块。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原标题:公募出手!合计自购将超2亿元)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