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基金一季度港股持仓:科技、新消费板块受青睐
随着公募基金2025年一季报的披露,其港股配置逻辑逐渐清晰。
数据显示,一季度,长城港股通价值精选混合、中欧互联网混合、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等产品显著增持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讯控股”)、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国际”)、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巴巴—W”)、小米集团—W等科技龙头,以及理想汽车—W、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泡泡玛特”)、美团—W等新消费标的。
聚焦两大方向
一季度,港股市场在消费红利释放和科技产业升级的驱动下,迎来了结构性行情。
从各基金的持股情况来看,腾讯控股获得睿远成长价值A、中欧互联网先锋A、朱雀恒心一年持有等27只产品重仓,成为最受公募基金青睐的港股。此外,中芯国际、阿里巴巴—W、理想汽车—W、小米集团—W、巨子生物控股有限公司等获基金持有数量居前,分别被13只、13只、12只、8只、8只基金重仓持有。
综合来看,目前基金对港股的重仓亮点主要聚焦两大方向:
一是聚焦科技互联网巨头。腾讯控股、中芯国际、小米集团—W均来自信息技术行业,并位列多只基金前三大重仓股。例如,腾讯控股为朱雀恒心一年持有的第一大重仓股,相较去年四季度末,今年一季度其对腾讯控股增持超28万股,持仓市值达2.92亿元。
二是聚焦智能汽车与新消费。理想汽车—W、小鹏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鹏汽车—W”)、泡泡玛特等标的同样获得了公募基金的青睐。例如,中欧碳中和混合发起对小鹏汽车—W一季度新增买进120万股;中欧智能制造混合对理想汽车—W增持了56.69万股,持股数量为67.62万股。
对此,中欧碳中和混合发起的基金经理刘伟伟在一季报中表示,看好今年智能驾驶的产业趋势,尤其是智驾产业链中的整车、芯片、连接器和激光雷达等公司。
多家基金经理在一季报中强调,港股科技互联网行业的强劲增长动力是加仓核心逻辑。
长城港股通价值精选混合一季报显示:“本基金自2024年上半年以来,在市场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发现了中国科技互联网的强劲增长动力和中国AI的广阔发展前景。经过1年的验证,在DeepSeek出现后,中国科技互联网的良好基本面和AI能力被全球投资者发现。”
朱雀恒心一年持有一季报显示:“产业层面,AI相关仍是全球竞争的重点,中国相关资本开支会不断加码。当前我国AI领域资本开支扩张有助于提高未来收入预期,实现估值提升。”
港股市场仍是价值洼地
多份基金一季报认为,科技型企业经过业务优化与股东回报提升,已进入“价值重估通道”,而AI技术突破将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
“港股在今年年初走出了一段极为独立的行情,风险偏好得到了较大的修复。”北京凯瑞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投资总监陈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修复过程是发生在港股估值处于极端低估的状态下,此后由于新一轮的海外超预期因素扰动影响,港股估值又回到了接近2025年行情启动前的估值水平。
此外,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曲少杰表示,在看好科技互联网行业的同时也看好中国的新兴消费潜力,新兴消费赛道在整个消费领域表现更加突出,这得益于年轻人的消费活力十足,谷子经济等概念加深了消费者对新消费经济的认知。
对于港股配置价值,陈锐认为,港股市场当前仍是价值洼地,很多港股上市的传统行业龙头估值较低,海外不确定性因素虽然可能对不少行业的盈利前景造成一定影响,但是极端低估的估值水平本身就代表着风险的充分释放,港股易上难下,一旦海外不确定性因素出现阶段性缓和,港股的风险偏好将再次得到极大的修复。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理财师姚旭升认为,港股当前配置价值凸显:一是在全球主要市场中估值处于低位,叠加海外降息预期增强带来的流动性宽松预期,估值修复空间较大;二是国内经济稳步复苏将支撑消费、科技领域企业盈利增长,半导体及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政策利好持续释放;三是2025年以来港股通资金持续净流入,外资配置意愿提升,叠加政策支持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鼓励上市公司分红等措施,港股市场流动性与吸引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随着港股基金的重仓名单陆续揭晓,其加仓路径既是对政策红利的响应,亦是对产业变革的前瞻。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在AI重塑全球科技格局的当下,龙头企业的技术壁垒与生态整合能力,或将成为超额收益的核心来源。
长城港股通价值精选混合一季报显示,2025年二季度持续看好港股科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前景,港股科技互联网行业政策较为友好,企业业绩出现向上趋势,未来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开启中国科技互联网企业新的发展机遇;同时看好新兴消费的增长潜力。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聚焦基金一季报 | 透视基金一季度港股持仓:科技、新消费板块受青睐)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