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队现身36股 新进增持股出炉
A股中有36股的前十大股东中出现国家队身影。36股获得国家队持有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中有160股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其中36股的前十大股东中出现国家队身影(包含中国证金、中央汇金、社保基金等)。相较于2024年第三季度末数据来看,18股获得国家队新进或增持,8股遭遇国家队减持,10股的国家队持股数量环比未发生变化。

跨境ETF炒作再起 多家公募紧急提示风险!
多只跨境ETF被资金炒作,基金管理人频频提示风险。近日,多家公募频频发布跨境ETF高溢价提示风险,包括中概互联网ETF、南方沙特ETF等热门基金。基金公司提示,部分基金的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溢价,投资者如果高溢价买入,可能面临较大损失。机构同样提醒,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若盲目跟风追涨,很可能成为“击鼓传花”游戏的最后一棒。
哄抬股价到30cm涨停!北交所火速出手 限制这两家私募基金交易
近日,两家私募基金因存在拉抬打压股价的异常交易行为,北交所出手限制其证券账户交易。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次“处罚”中出现近2分钟之内交易成交额达1038.91万元的量化基金身影。

公募调研场子“热”起来 “双创”公司备受青睐
“不是在调研,就是在去调研的路上”“这几天洽谈区基本都坐满了来路演的人”……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调研中了解到,伴随着市场行情回暖,公募机构调研热情不断升温,机构路演频率也有所增加。调研中,上市公司技术应用端发展情况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追逐更高弹性品种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在市场行情回暖的背景下,平均一天两到三家上市公司已成为不少基金公司的调研节奏标配。

QFII现身15股前十大流通股东 外资机构积极看多中国市场
随着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陆续披露,新一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重仓股浮出水面。截至3月18日,QFII共现身15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2025年以来,A股与港股在全球市场中表现亮眼,主要受政策利好、科技突破及消费回暖驱动,恒生指数、深证成指、上证指数领跑全球市场,外资机构纷纷上调中国资产评级,看好中国资产重估前景。

30年期国债期货再创新低 机构积极调整策略应对债市变化
3月18日,30年期国债期货盘中再创今年以来新低。仅一个多月时间,债市的看涨预期已经发生逆转,不少机构积极调整投资策略,谨慎应对市场波动。1多重原因致债市调整截至昨日收盘,中金所国债期货市场涨跌互现。其中,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报113.7元,较前一日下跌0.1%,盘中最低跌至113.56元,创出今年以来新低。2年期、5年期和10年期国债期货则出现小幅上涨。

发行市场分化加剧 公募机构如何“不卷而胜”
公募基金发行市场呈现“冷热分化”态势。一方面部分中小公募机构旗下产品相继募集失败,3月份已有3只基金宣布发行“折戟”;另一方面则是多只“日光基”涌现,年内提前结募的新发基金数量接近90只。这一现象不仅是市场选择的自然结果,而且是对公募机构的明确提醒。发行市场两极分化背后,是投资者需求与部分公募机构供给的错配。

牛市味道?药明系带动板块爆发 高位发行基金还套牢 基金经理预判创新药行情持续全年
没有想到,DeepSeek带来的AI最清晰的应用场景率先落在了医药,春节以来,AI+医药投资情绪高涨,龙头个股的狂飙之下,医药板块再次普涨。3月18日,药明系再次带动H股、A股创新药板块大涨,药明康德H股早盘一度涨幅达16%,药明合联上涨近9%,药明生物涨超8%。截至收盘,药明康德收涨10.54%。

北交所主题基金“火力全开” 年内最高涨幅近50% 投资潜力引发关注
近期,北交所主题基金在市场表现中脱颖而出,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截至3月17日收盘,市场共有67只北交所主题基金(不同种类分开统计,下同),其中超过七成的产品涨幅超过30%,部分产品涨幅更是突破40%,在同类基金中表现突出。与此同时,北交所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表现优异,目前有264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发布业绩快报,其中超过65%的公司营收实现增长。

多位知名基金经理最新加仓动作曝光!
随着基金公司陆续披露最新持仓情况,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的最新投资动向浮出水面。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郑磊管理的汇添富创新医药增持了国邦医药,姚志鹏执掌的嘉实新能源新材料加码川恒股份,高楠管理的永赢睿信则增持了天润工业。三位知名基金经理于年内分别出手,加速布局医药、化工、新能源领域。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