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TF今日收评 | 食品ETF、港股汽车ETF涨超3% 云计算相关ETF跌逾3%
市场全天探底回升,三大指数涨跌不一。从板块来看,大消费股集体走强,乳业、零售、食品等方向领涨,券商股尾盘再度拉升,固态电池概念股持续活跃。下跌方面,算力概念股集体调整。ETF涨跌幅方面,食品ETF、港股汽车ETF涨超3%。有券商表示,餐饮供应链和休闲食品行业政策面和资金面显著改善,终端需求有望逐季回暖,建议关注业绩韧性强的龙头企业和具备改善逻辑的标的。

2025年以来公募分红同比增长逾1倍 债券相关基金成分红主力
基金分红有助于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同时控制管理规模。2025年以来,公募基金尤其是债券型基金,开启了“大分红”模式。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26日,2025年以来公募基金合计分红921次,分红金额达359.72亿元,与去年同期对比,今年以来分红次数和分红金额分别同比增长74.10%和103.62%。其中,债券型基金成分红主力。


又一新秀ETF走红 似红利但非红利 自由现金流指数为何引基金公司纷纷布局?
自由现金流指数相关产品获得基金公司频频布局。2月26日,永赢、易方达、嘉实和银华上报了国证自由现金流ETF。这也是继华夏国证自由现金流ETF之后,第二批国证自由现金流ETF上报。据悉,这4只国证自由现金流ETF未来获批发行后将在深交所上市。就在前一天,2月25日,摩根资产管理、华宝基金上报了沪深300自由现金流ETF,两只ETF跟踪沪深300自由现金流指数,等待获批。

私募仓位 历史新高!科技与红利板块受青睐
今年以来,百亿级私募进攻不断。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百亿级私募仓位指数攀升至77%以上,连续三周上涨,继2月7日之后再创今年以来的新高,今年以来仓位指数更是大幅提升超7个百分点。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强大的科技发展潜力与创新活力正受到全球资金的关注,叠加稳增长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2025年资本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债市持续下跌!机构:短期调整或不改中长期趋势
近期,债市调整显著,国债收益率持续上行。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1.71%,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上行至1.91%,相比2月5日均有明显上行。受债市调整影响,近一周来,纯债基金最高跌幅超2%,80余只中长期纯债基金净值跌超1%,多只短债基金净值涨幅为负。多因素导致债市短期调整流动性偏紧,是当前债市回调的直接因素。

科技股短期过热警报徐徐拉响 基金经理徘徊在“卖飞”与“踏空”边缘
经过一轮快速而猛烈的上涨后,科技股行情来到了“踏空者煎熬、获利者纠结”的阶段。有科技主题基金经理在减仓后看着股票继续上扬,虽收益不菲但难掩遗憾;也有基金经理在“错过”之后表示,要“让子弹再飞一会”。从成交额、换手率、资金流向等数据来看,短期科技股行情过热带来了回调的风险,不过,在众多机构投资者看来,科技股行情以年为单位展开,中国资产重估的叙事刚刚拉开帷幕。

权益类基金频现“一日售罄”
随着A股市场的估值修复,公募基金发行市场显著回暖。数据显示,2月以来,权益类基金的募集金额为去年2月的8倍,且部分基金仅发售一日便结束募集并火速建仓。业内人士认为,这波科技主导的行情提振了资金的风险偏好,公募基金的入场积极性提升,投资者布局权益资产的信心也显著增加。为捕捉入场时机,2月以来,已有多只发起式基金在满足1000万元成立门槛后,立刻结束募集。

公募借力发起式基金强化权益市场布局 年内发行规模超17亿元
2月26日,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旗下招商中证A50指数增强型发起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公告。今年以来,权益市场持续回暖,公募机构纷纷加速布局。多家公募机构纷纷“自掏腰包”,借力发起式基金抢抓权益市场投资机会,截至2月26日,年内新成立的权益类发起式基金发行总规模超17亿元,较前两年同期规模均有显著增长。

月内近30只基金产品提前结募 近半数为权益基金 或为抓住时机建仓
【深圳商报讯】(记者詹钰叶)2月以来,基金新发市场“提速”,近30只产品提前结募,其中近半数为权益基金。年内“日光基”数量也较此前有所增加。业内认为新基金发行“提速”或是为了抓住建仓时机。公募机构认为可继续采取哑铃策略配置,围绕泛AI产业链、内需复苏、顺周期资产等主线布局。数据显示,2月以来有28只新基金宣布调整,且均为提前结束募集。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