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亿主动权益基金仅剩22只 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科技ETF业绩靓丽
【深圳商报讯】(记者陈燕青)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全市场非货基金共有21747只,百亿以上规模的非货基金共有201只,占比仅为0.92%,其中百亿主动权益基金仅有22只。

四家公募上报!自由现金流ETF持续扩容
自由现金流ETF持续扩容!2月26日,证监会网站显示,易方达、永赢、嘉实、银华基金正式上报国证自由现金流ETF。据悉,上述产品将跟踪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通过自由现金流这一关键指标筛选出财务健康、抗风险能力强的优质企业,旨在反映沪深北交易所自由现金流水平较高且稳定性较好的上市公司证券价格变化情况。

科技股走势 机构怎么看?短期过热后可能出现退潮风险
经过一轮快速上涨后,科技股行情来到了“踏空者煎熬、获利者纠结”的阶段。有人收益10%后“卖飞”,也有价值派基金经理喊出“让子弹再飞一会”。不过,机构投资者普遍认为,尽管短期过热后可能出现退潮风险,但此轮科技股引领的行情或以年为单位展开,中国资产重估才刚开始。基金经理心态纠结近期,无论是获利后“卖飞”了的基金经理,还是短期“踏空”的基金经理,心态都面临考验。

日均成交破千亿 连续五周净流入!这些ETF最吸金 未来机会在哪?
近日,科技行情持续演绎,资金借道ETF参与科技行情热情高涨。2月25日,全市场ETF日均成交额突破千亿。虽然股票ETF整体呈净流出,但行业股票ETF实现多日实现了净流入。机器人ETF、人工智能主题ETF等产品备受资金青睐。公募策略认为,市场仍处于科技主题和情绪交易中,科技行业的弹性明显更大,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寻找低位补涨科技股的性价比可能更高。

ETF今日收评 | 香港消费ETF、香港证券ETF涨超7% 标普油气ETF跌幅居前
市场全天震荡反弹,创业板指领涨。从板块来看,券商股异动拉升,钢铁股震荡走强,机器人概念股持续活跃,光伏概念股震荡反弹。ETF涨跌幅方面,香港消费ETF、香港证券ETF涨超7%。有券商表示,今年以来,港股恒生科技指数走势强劲,成为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一轮上涨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带来的价值重估,以及全球资金对港股科技股的青睐。

2025基金市场开门红:千亿份额入市 指数创新成新趋势
近期,基金市场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数据显示,本周共有29只新基金开始发行,其中仅2月24日一天,就有15只基金同场竞技,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在这众多新发基金中,被动指数基金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共有18只被动指数基金本周首发,包括8只ETF、5只普通指数基金和5只联接基金。被动指数基金受青睐近年来,被动指数基金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

傅鹏博、葛兰、谢治宇最新调仓浮现 大摩新进多股十大股东 去年下半年浮盈显著
截至目前,发布2024年年报的上市公司较少,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十大股东数据还截止至去年三季度末。但借由回购公告,公募、券商、外资等机构的最新调仓逐步显现。经梳理,多位知名基金经理调仓操作浮现。据已披露数据,较之去年三季度末,葛兰旗下中欧医疗健康新进毕得医药十大股东,赵蓓旗下工银前沿医疗增持澳华内镜;谢治宇、乔迁旗下产品新进吉祥航空十大股东,同一阶段,林英睿减持该股。

多基金经理共管成趋势 开年485只基金增聘390位基金经理 超六成为多位共管
多基金经理共管成趋势 开年485只基金增聘390位基金经理 超六成为多位共管

期货持仓量飙升!十字路口 债牛会回来吗?
国债市场在25日走出大幅震荡的“过山车”行情。25日,各期限的国债期货集体大幅高开后,冲高回落,刷新阶段性低点,但午盘后却一路重新涨回开盘价附近。而国债期货各主力合约持仓量大幅攀升的背后,显示着市场各交易主体的未来预期出现巨大分歧。国债期货走出一轮过山车行情25日国债期货方面收盘显示,各个期限的主力合约持仓量均在大幅增加,主力合约均已换成6月份合约。

公募总规模增长遭遇“暂停键” 货基与债基瘦身 QDII增长一枝独秀
继去年六次创下规模新高后,步入2025年,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出现小幅下降。截至今年1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为31.93万亿元,与2024年12月底的32.83万亿元相比减少了约0.9万亿元。分类型来看,货币基金规模最多。受收益率下行和节前资金需求的影响,货币基金总规模在1月减少超4000亿。而在债市震荡的影响下,债基规模在1月也减少超2800亿。
本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