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香舶来:宋元泉州的历史转折点|香与茶

证券之星 2025-03-24 09:42:27
黄金 2025-03-24 09:42:27 阅读
(原标题:海上香舶来:宋元泉州的历史转折点|香与茶)

王娟/文 1276年秋,一艘南宋远洋航船驶出泉州刺桐港,满载着海商们放洋致富的梦想。当它装满珍贵的香料返航时,却遭遇了朝代更迭的战火,长久地搁浅、沉没在后渚港的淤泥之中。宋元历史的转折,奇妙地凝聚在这艘“香舶”上,而它的主人蒲寿庚,更是在其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并将一切留待后人评说。

海云楼上

“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大宋朝廷一向重视海外贸易,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置市舶司,专掌海外贸易,泉州刺桐港日渐成全球最大的香料贸易中心。

香料是热带芬芳类植物和动物分泌的香胶,用途很广,除熏衣被、香身、美容、净室、祭祀外,亦可食用、药用,因此,香料早期多以“香药”记载,如南梁陶弘景《名医别录》最早记载“乳香是活血、祛瘀、定痛的要药”,宋代官方所编《圣惠方》中以香药命名的方剂达120方之多,如乳香丸、沉香散等。

宋代进口香料,主要来自大食、渤泥、三佛齐、阇婆、真腊、占城。宋代赵汝适《诸蕃志》曾记载从各国及地区运进泉州港的商品,乳香、没药、苏合香油、安息香、蔷薇水、沉香、檀香、丁香、降真香、胡椒、龙涎香等。当时进口香料达320多种,约占进口商品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南宋时香药价格大增,《宋史》记载:“三佛齐国所贡乳香九万一千五百斤,值可以一百二十万余缗。”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所著《数书九章》有记载,沉香每裹300贯文,乳香每套64贯文。

其中龙涎最为昂贵,经历过“靖康之变”的张知甫在《可书》记载:“仆见一海贾鬻真龙涎香二钱,云三十万缗可售鬻。时明节皇后许酬以二十万缗,不售。”明节皇后为宋徽宗爱妃,死后追赠皇后。海商二钱“真龙涎香”要价“三十万缗”,据推算,相当于一两龙涎香,要价一万五千两黄金,令人瞠目。

香料贸易所产生的税收和政府的垄断经营,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政府为获其利,列香料为专卖商品,称之“榷货”,对香料进行征税和收购。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仅剩半壁江山,更是迫切需要扩大对外贸易以增加收入。为鼓励放洋招商,南宋确立了“存恤远人,优异推赏”的政策,对能招徕外国商船、增加市舶收入,发展海贸有贡献的市舶官吏和蕃舶纲首,给予加官晋级等奖赏。

进口香料既能捞取厚利,又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许多阿拉伯商人,便以从事香料贸易为职业,他们有的寄居南洋诸国,以三佛齐为中心,把大量的香料贩运到中国来,有的长期侨居中国,专做香料生意而成为富商,其中一些商人甚至因此被封赠官爵,世代经营香料为业的阿拉伯商人蒲开宗便因招商有功而授“承信郎”。

蒲氏家族从占城国迁来中国,起初在广东做香料生意,据说豪富甲于两广,有记载“蕃禺(广州)有海獠杂居,其最豪者蒲姓,号白蕃人,本占城之贵人也……而大富盛甲一时……洒以蔷露,散以冰……堂中有四柱,皆沉水香,高贯于栋,曲房便榭,无论也。”13世纪初,蒲开宗举家北迁泉州。 

蒲开宗的儿子蒲寿庚(1205~1290年),号海云,以善贾往来海上。后来,他升任市舶司,“亦官亦商”,以更大规模进行香料贸易,“擅蕃舶利者三十年”,在刺桐城的海外贸易中取得巨大成功,致产巨万,家僮数千,成为蕃商首领,南海蛮夷诸国莫不畏服。 

南宋海寇猖獗,严重时,平均每周就有一支海盗队伍诞生。1274年,海寇袭泉州,官兵无能为力。为保障商路畅通,蒲寿庚兄弟组织私人武装船队,击退海寇。蒲寿庚因功授福建安抚沿海都置制使,统领海防,权力很大,俨然泉州城的实际掌控者。 

当时,蒲寿庚宅邸方圆约300亩,大概20万平方米。北京故宫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蒲家府邸大约是紫禁城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蒲家接待贵宾之处,叫作“待礼巷”;蒲氏讲武堂所在地,叫作“讲武巷”;因泉州被朱熹誉为“海滨邹鲁”,蒲家子弟读书的地方,叫作“东鲁巷”;甚至连他家兵营厨房,都占了一条巷子,叫作“灶仔巷”。

“涨海声中万国商”,熟悉中外交通贸易的蕃商,在镇南门左近聚居。镇南门向东,即是法石港,晋江水系连接出海口重要的转运码头。法石港“内足以捍州城,外足以扼海道”,是兵家驻守设防的要冲之地,更是泉州本地人出海、海外商客贸易交流的要道。拥有大量海舶的蒲寿庚,沿袭波斯商人常在海岸高处建南楼以望海舶的传统做法,在法石港附近的宝觉山上建“海云楼”,以瞭望遣发海外之船只进出。 

1276年深秋的一天,蒲寿庚站在海云楼下的“一碧万顷亭”,海天尽收眼底。蒲寿庚的兄长蒲寿宬(别号法石),是宋末著名的穆斯林诗人,在汉学上颇有建树,曾作《题海云楼下一碧万顷亭》诗云:

倚栏心目净,万顷一磨铜。

欲画画不得,讬言言更穷。

阴晴山远近,日夜水西东。

此意知谁会,鸥边独酌翁。 

然而,此时的蒲寿庚却无暇欣赏这一碧万顷的美景。法石港的风浪,猛烈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化做声声咆哮,扰乱着人心。蒲寿庚一脸忧色地远望着即将启航的航船,思绪不禁回到数月前。

这年2月,元军南下攻占都城临安,俘获5岁小皇帝宋恭帝。文天祥和张世杰等大臣护送另立的小皇帝赵昰及皇族逃亡至福州登基。而攻克杭州后,元军首领伯颜亦“遣本布周青招泉州蒲寿庚、蒲寿宬兄弟”。两厢角力,局势日益紧张,绵延的战火,迟早要烧到这片万顷波涛、繁茂港口。

香舶出海

这几日,蒲寿庚名下的一艘“香舶”即将出海。这只船长34米、载重200余吨,相当于唐时一支700头骆驼运输队的驮运重量,专事海外香料贸易运输。

这艘船将由泉州入海,经万里石塘(今西沙群岛)、占城(今越南)、真腊(今柬埔寨)、凌牙门,而后至三佛齐(今印尼苏门答腊东部)。当它从南洋回航时,将满载降真香、沉香、檀香、胡椒、槟榔、乳香以及龙涎香。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