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财险“掌门人”生变,八年连亏终扭亏

证券之星 2025-04-17 10:19:54
黄金 2025-04-17 10:19:54 阅读
(原标题:长江财险“掌门人”生变,八年连亏终扭亏)



来源:燕梳师院

长江财险,作为一家湖北本土险企,不仅承担着地方政府的重任,还肩负着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期望。自成立以来,长江财险长期陷入亏损漩涡,人事“地震”频发,“一把手”一年一换。2024年,新帅赵红兵被委以重任,试图扭转这一局面。今年4月,随着张龙接棒赵红兵成为新的掌门人,公司的领导层再次发生了更迭。

掌门人生变

4月2日,长江财险在官网上发布一则资讯,经省委组织部宣布省委决定:张龙同志任长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提名为长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人选。



图源:公司官网

消息一出,众人热议。要知道,前掌门人赵红兵接任长江财险的时间尚不足一年。彼时,他以“改革破局者”姿态登场,一度被视作扭转公司颓废的“救火队长”。而在他执掌的一年时间里,公司成功扭亏为盈。在此关键节点,走马灯式的人事更迭是“战略调整”的理性抉择,还是对“持续盈利”失去信心的“仓促决定”?

据悉,原董事长赵红兵已履新湖北银行党委书记,提名董事长。可见,赵红兵的任免是地方国资在关键岗位上的人才战略调整。

事实上,3月26日,湖北省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的公示中就包含张龙湖北省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的公示中就包含张龙,为此做了铺垫。

公开资料显示,张龙出生于1976年2月,在职硕士研究生、经济学硕士,中共党员。曾在湖北省财政厅工作。自2018年5月起,张龙担任湖北省再担保集团的党委书记兼董事长。随后,在2022年11月,他转任湖北宏泰集团党委委员及副总经理。张龙还曾任职于湖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以及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

八年连亏终扭亏

长江财险成立于2011年11月,总部位于“鱼米之乡”湖北。依托地方国资股东,前景本一片光明,却一度陷入八年亏损境地。

回顾过去,2011年—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0.13亿元、0.12亿元、-0.01亿元、0.09亿元、0.21亿元、-0.62亿元、-1.1亿元、-1.95亿元、-0.74亿元、-1.33亿元、-2.66亿元、-1.82亿元、-1.48亿元。简言之,13年累计亏损11.83亿元,且连续八年处于亏损状态。

保险端发展较为缓慢。同期,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0.0018亿元、1.16亿元、2.91亿元、5.06亿元、6.87亿元、8.4亿元、7.68亿元、7.69亿元、7.33亿元、6.19亿元、5.68亿元、8.18亿元、9.54亿元。尽管有所增长,但这种增速远远跟不上市场的步伐,更无法缓解巨额亏损带来的压力。

一方面,公司缺乏明确的差异化竞争策略。长江财险虽身处农业大省,却选择全国性扩张,忽视地方特色经营模式的开发,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而车险业务占比长期超40%,承保亏损严重,成为了经营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如公司总经理刘楚斌坦言,“车险业务做得越多,亏得越多”。

另一方面,管理层频繁变动,且股东以国企为主,管理层多从政界调任。2011-2024年更换四任董事长,尤其最近两年连换两次。而不稳定的领导层结构,导致内控漏洞频发,如2016年黄石支公司员工诈骗案、多起虚假资料编制被罚事件,反映风险管理薄弱。

不过,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公司实现了保险业务收入13.04亿元,同比增长36.69%;净利润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微薄盈利0.03亿元,走出连续八年的亏损困局。



图源: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据观察,原董事长赵红兵上任后,长江财险抓紧农业领域的拓展。比如,密集拜访湖北省文旅厅、医保局、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等单位,并与交投集团、联投集团等单位多次会晤,探索在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及保险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的合作机会

地方险企的转型挑战

长江财险的十年沉浮,是中国地方国资险企的缩影。与长江财险类似,黄河财险也经历着转型阵痛。公司以工程险业务作为“主力军”,近年来的市场份额逐年跳水,保费收入由2018年的2.09亿元降至2024年的1.81亿元,暴露出公司在特色业务发展上的短板。

除了经营压力,股权方面也存在一定挑战。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其第一大股东公路航旅累计将公司股权出质29次,涉及股份数量高达5亿股。

作为地方财险公司,如何在一片红海中找到自身的生存之道?

首要任务,回归地方特色。地方险企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深厚的本地资源和对区域市场的深刻理解。长江财险与黄河财险都应重新审视自身的市场定位,充分利用这些本土优势。例如,长江财险可以围绕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特点,设计出符合该区域需求的专属保险产品;而黄河财险则可以根据甘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特色,专注于工程险和农业保险市场的深耕细作。

同时,差异化竞争策略。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环境中,差异化不仅是生存之道,更是发展之匙。地方险企不应直接与头部险企硬碰硬,而是要通过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构建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开发针对特定行业或地域需求的定制化保险方案;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体验。

对于长江险企而言,2025年,是破局的关键之年。对此,公司展望,仍需精研产品,为人民生活保障提供更多选择;深耕服务,让温暖关怀触手可及;锐意图新,用智慧科技赋能发展;广结善缘,与各方携手共谱华章。

随着金融监管总局强化公司治理监管,长江财险能否以“延续盈利”姿态重构竞争力,不仅关乎自身存续,更将为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提供关键范式。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