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亏损深渊,华菱精工“元气大伤”?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萎靡不振,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大到钢铁水泥,小到装修家电,都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据媒体报道,去年电梯破产企业超过45家。电梯行业遇冷,电梯配件生意自然也十分艰难。
本月中旬,国内知名电梯配件巨头华菱精工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营收11.21亿元,同比下滑27.8%;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下降51.7%。这份双降成绩单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并不意外,毕竟从2022年开始,华菱精工已经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不过连续三年亏损的净利润也引发了众多股民的担忧。去年一场场宫斗大戏让华菱精工成为外界议论的焦点。在内斗风波平息后,创始股东黄业华家族决意退出,上饶巨准将成为控股股东。那么这位新东家能带领华菱精工走出泥潭吗?
交易不成引发内斗
溧阳被誉为“中国电梯安装之乡”,在溧阳立达电梯工作十几年的黄业华,熟悉了电梯行业的各个环节后,于2005年创办了华菱电梯,做起了电梯配件生意。
背靠黄业华积攒的人脉和资源,华菱电梯逐渐成为台湾永大、美国快速、上海三菱等知名电梯巨头的供应商。2014年华菱电梯变更为股份制有限公司,也就是现在的华菱精工。经过多年的发展,华菱精工实力倍增,2018年1月成功叩开了上交所大门。
有了资本力量加持,华菱精工业绩一路走高。2021年营收22.34亿元,相较2017年增加了15.52亿元,4年营收复合增速高达34.5%。然而到了2022年,华菱精工却变了脸,营收17.53亿元,同比下滑21.5%,归母净利润更是出现了948万元的亏损。
眼见业绩急转直下,黄业华家族欲抽身退出。2022年初,通过大宗交易首次减持华菱精工约216万股。在此之前,股东田三红、高管张永林、吴正涛早就落袋为安,三人合计减持141.9万股。
2023年5月,华菱精工发布公告,实控人黄业华、马息萍夫妇及其子黄超和捷登零碳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以总作价2.85亿元转让公司1266.73万股。
与此同时,华菱精工拟向捷登零碳定向发行4000.2万股,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4.17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利息。发行完毕后,捷登零碳合计持有华菱精工5266.93万股,成为公司新控股股东。
同年6月完成换届选举,罗旭、贺德勇、茅剑刚等人顺利进入董事会,至此捷登零碳掌握了华菱精工的话语权。然而这场双方各有所需的交易却卡在了定增上。
去年4月华菱精工突然宣布撤回定增申请文件,5月捷登零碳决定终止收购黄业华剩余持有股份,公司控制权变更宣告终止。定增失败自然是双方因为价钱迟迟没有谈拢。
交易终止后,华菱精工控股股东依旧为黄业华,第一大股东还是黄业华家族,但是公司控制权却在第二大股东捷登零碳手中,双方矛盾由此展开。
黄业华抢先发起提案对董事会进行改选,提议免去捷登零碳一方董事,然而此举却遭到了广大中小股东的否决。随后黄业华家族再次发难,监事姜振华指责罗旭、贺德勇在担任高管期间,涉嫌虚假交易,严重损害公司利益。
受此影响,捷登零碳失去对华菱精工的控制权。黄业华之子黄超当选为公司新董事长。而吃瘪的捷登零碳则喊冤,称黄业华方存在“贿选”行为。大股东和二股东内斗不断升级,自然无暇专注公司发展,实际上华菱精工的主业早就暮霭沉沉。
主业低迷,资金紧缺
一般来讲,企业上市主要为了扩大规模,华菱精工也是如此。在IPO期间,华菱精工募集资金4亿元,主要用于电梯钣金、补偿缆、电梯零部件三大项目的扩产。
上市一年后又公开发行2.8亿元可转债用于年产6000台套加装电梯零部件加工技改项目。可以看出彼时华菱精工的发展战略还是以增能扩张为主。
只是拿到资金后,华菱精工却并没有按照原计划进行,反而是频繁更换募投项目。上市不到两年,就减少了IPO三大项目的资金投入,新增重庆澳菱、电梯高比重对重块、智慧立体停车库三个项目。
2020年底,华菱精工又宣布将补偿缆和电梯零部件两个项目终止,剩余资金用于建设溧阳安华新型电梯配件生产基地。在随后的几年里,智慧立体停车、电梯高比重对重块、年产6000台套加装电梯零部件加工技改项目先后叫停。
如此折腾,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在电梯配件业务上华菱精工已经十分焦虑。因为尽管产能释放让其营收进入了快车道,但并没有换来利润的高增长。
上市前4年,华菱精工净利一直在5000万-6000万元左右。2019—2020年间,其净利润还保持着稳定增长,迈进了7000万元大关。然而此后开始急速恶化,2021年营收创下历史纪录,净利润却只有203万元。
很明显,华菱精工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状态。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很简单:电梯配件行业的低价内卷。自2020年起,受国内房地产政策和疫情双重打击,电梯需求场景急速减少。而电梯市场又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赛道,华菱精工只能用低价来维持发展。
2021年其钣金件、补偿缆产品毛利率降至3%以下。去年这两项业务毛利率更是变为了负数。对重块毛利率也由2021年的7.2%收窄至2.33%。
换言之,这几年华菱精工主业一直在做亏本买卖。当然华菱精工也在展开自救,例如2019年收购三斯风电,布局风电制动器领域。同时开拓智能车库、加装梯等零部件新赛道。只是发展新产业,尤其是重资产的风电,没有资金储备根本无法前行。
关键是华菱精工的钱早就用于电梯配件的扩产和收购上了。2020年其货币资金余额仅为1.58亿元。再加上主业丧失了回血能力,导致华菱精工的资金链非常紧张。新领域开拓迟迟不见起色,传统主业又如履薄冰,可见华菱精工的艰难。
拥抱新能源还是另起炉灶?
去年9月,华菱精工和捷登零碳在多方斡旋下达成和解,双方携手共同确保公司健康平稳发展。不过时隔三个月后,黄业华家族和上饶巨准签署股份认购协议,拟定向发行4000万新股。此次发行完成后,上饶巨准将成为华菱精工控股股东。
在消息发布后,华菱精工股票涨停。上饶巨准携巨款而来解了燃眉之急,可喜可贺,但也让其后续发展扑朔迷离。目前华菱精工电梯配件产品营收占比在91%以上,其次是新能源产业。
从大面上看,电梯行业虽然不太景气,但随着住宅“老龄化”的到来,电梯维保、加装市场需求明显激增,华菱精工的电梯配件生意或迎来转机。
但是在战略布局上,华菱精工有意向新能源行业靠拢。通过风电+光伏两条腿走路,实现战略转型。2024年其风电制动业务营收3959.3万元,同比增长了53.85%。表面上看,风电产业未来可期,不过把时间线拉长却是在开倒车。
2020年风电制动业务收入2.16亿元,彼时收购而来的三斯风电还是风电制动器领域的佼佼者,常年位居国内前三名。现在呢,营收降至4016万元,并且处于亏损状态。实际上受补贴“退坡”影响,抢装潮过后风电生意越发难做。华菱精工想要通过风电翻身难度很大。
而在光伏领域,其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加严峻。2021年华菱精工和常州威华共同设立华菱新能源,其中常州威华负责运营管理,华菱精工提供资金支持。在引入捷登零碳之后,华菱精工的支架产品和捷登零碳的光伏绿电建设正好形成产业互补。不过二者关系恶化后,华菱新能源却闹起了“独立”。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上饶巨准的加入,短时间内华菱精工还是会以电梯和新能源为主,但未来势必会进行重组,注入新产业。那么电梯配件、风电和光伏业务或许会成为过去式。
况且,上饶巨准背后的巨准集团是一家专注网络文学、短剧创作发行的新媒体公司,和机械制造重资产的华菱精工在行业上完全牛马不相及,颇有些借壳的嫌疑。
不过即使上饶巨准通过华菱精工实现资本化,也并不意味着在新媒体领域会实现质变。虽说巨准集团在游戏、小说、电商等推广业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拥有完整的短剧产业链条,但是和头部平台相比还有着不小差距。巨准集团的资本路依旧充满了不确定性。
结语
房地产赛道的蓬勃发展让华菱精工的对重块、钣金件业务做到了行业前列。可是当时代红利退潮,即使有资本市场的助力,华菱精工的电梯配件生意并没有躲过大环境的洗礼。
上市公司“易主”屡见不鲜,华菱精工还在积极自救。不过内斗事件的爆出,不仅让产业发展大伤元气,也将内部管理乱象公之于众。如何处理好错综复杂的股权产业关系,让华菱精工轻装上阵,对于新接任者上饶巨准而言,无疑是一场大考。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