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信用债市场跟踪

证券之星 2025-01-01 10:45:50
股市要闻 2025-01-01 10:45:50 阅读 262

2024 年12 月回顾:继11 月突破前低后,年末债市迎来极致行情,在预期交易主导的背景下,各期限债券连破关键点位。与火热行情相对的,是央行在流动性投放操作上的变化,月初逆回购延续大额回笼格局,12 月9 日起转入净投放但规模较小,整体逆回购操作净投放量处于今年各月中间偏低水平,月中1.45 万亿元MLF 到期仅以3000 亿元续作,降准预期再次落空,最终随着月末央行公告,当月国债净买入3000 亿元、买断式逆回购1.4 万亿元,其中国债净买入增加1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较上月新增6 个月期限7000 亿元、规模合计增加6000 亿元。市场对流动性的预期以另一种方式实现,结果相近但方式不同,这样的操作一方面在客观上为后续货币政策留足了空间,另一方面,结合月底央行对债券违规交易机构处罚落地、交易商协会召开金融市场投资者座谈会,彰显出监管有意引导债市脱离近年以来对预期过度交易的趋势。信用债本月整体偏弱,在流动性助推下有所补涨但未能全程跟随利率强势下行,利差被动走阔。

    2025 年1 月展望:2024 年已成过往,回顾2024 年债市表现,过程堪称有惊无险。每当收益率到达一个新点位,总有新的因素“恰逢其时”地助推债市再创新高。禁止手工补息、超预期化债、货币政策定调转向、同业存款自律管理,回顾一整年的行情,每一次利多都得到了充分定价甚至透支,而利空总是能快速被消化。收益率快速下行的背后伴随着过往金融市场淤积堵点的疏通,正本清源之后,2025 年将面对各类资产的真实价格。当然,直到目前,市场是否对基本面计入了充分的考虑也有待商榷。与此同时,在资产定价发生改变的背景下,负债端同样很难再延用过去的定价模式,负债与资产不匹配所蕴藏的风险也依然存在。

    这可能也是2025 年各类投资者需要重点防御的风险。

    对于信用债,供给收缩几成定局,但如果面对的是交易主导和风险防御的市场环境,其投资时机把握需要更加细化。以配置角度出发,锁定长期收益,则逢调整买入。而对于非配置的资金,地方债、二永债相对更有优势。

    风险提示:

    1、经济失速下滑

    2、政策超预期宽松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广告位招租
今日焦点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