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视角下的投资生存法则:从达尔文的智慧看A股市场的“适者生存”
作为一名长期观察资本市场的经济学者,我始终相信,投资的本质是一场关于认知与生存的博弈。无论是研究宏观经济周期,还是分析微观市场波动,最终都要回归到对“人”的理解——人性的贪婪与恐惧、市场的无序与规律、周期的繁荣与衰退。正因如此,当我读到《我从达尔文那里学到的投资知识》一书时,深感共鸣。这本书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框架,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与资本市场的运行逻辑巧妙结合,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套独特的方法论。在此,我愿结合自身对A股市场的观察,谈谈这本书的启示。

一、市场如丛林:没有永恒的赢家,只有永恒的适应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生物进化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这一法则在资本市场中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书中指出,市场环境永远在变化,投资者若固守单一策略,终将被淘汰。
以A股为例,过去十年间,市场风格经历了多次剧烈切换:从“茅指数”到“宁组合”,从消费蓝筹到硬科技龙头,从政策驱动的基建周期到技术引领的新质生产力……每一次风格转换的背后,都是市场环境的“气候变迁”。2024年,这一特征尤为明显——当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转型加速时,唯有那些能够快速适应“新质生产力”方向(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的资金,才在波动中实现了超额收益。
投资者必须像生物一样,建立动态的适应性。既要有对长期趋势的预判(如技术革命、人口结构变化),也要有对短期冲击的应对(如政策调整、黑天鹅事件)。正如书中所言:“历经千年的生存进化,存活下来的动植物都找到了降低风险的秘诀。”
二、多样性:对抗不确定性的终极武器
达尔文曾深入考察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同一物种在不同岛屿上演化出截然不同的形态。这一发现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核心——多样性是抵御环境风险的关键。在投资中,分散化策略的本质正是对“多样性”的实践。
书中用大量案例证明,过度集中的投资如同将所有种子撒在同一片土地:若风调雨顺则丰收,但一旦灾害来临便颗粒无收。反观A股市场,许多投资者沉迷于“押注单一赛道”,例如在2021年重仓白酒、2023年豪赌新能源,最终因行业周期逆转而损失惨重。
对此,我的建议是:用“生态思维”构建投资组合。正如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一个健康的投资组合也应涵盖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资产——既有高波动的科技成长股(如AI、量子计算),也有稳健的红利资产(如公用事业、消费龙头);既布局国内“新质生产力”主线,也配置海外抗通胀品种(如黄金、资源股)。这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虽无法让人一夜暴富,却是长期生存的基石。
三、突变与创新:进化的唯一动力
达尔文理论中,基因突变是物种进化的源泉。而在资本市场,创新则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书中犀利指出:“那些在早期押注创新企业的资本,恰似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前的原始细胞,承受着环境剧变的压力,却也因此获得塑造未来的基因。”
这一点在A股市场已得到验证。2024年,那些股价创下历史新高的公司(如某光刻机核心部件供应商、某自动驾驶算法龙头),无一不是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了“护城河”。它们的成功印证了书中的观点:企业的价值不在于过去的业绩,而在于未来的进化能力。
对投资者而言,这要求我们跳出传统的财务指标(如PE、PB),转而关注企业的“进化基因”——研发投入占比、专利壁垒、管理层对技术趋势的敏感度。例如,某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尽管短期利润受集采政策压制,但其在微创手术机器人领域的持续投入,可能在未来5年带来颠覆性回报。
四、警惕“过度进化”:复杂系统的崩溃陷阱
达尔文理论并非一味鼓吹“变化”。书中特别强调:进化需与环境匹配,过度超前的突变反而会导致物种灭绝。这一观点对投资者极具警示意义。
A股市场历来不乏“过度进化”的案例:2015年的“互联网+”泡沫、2022年的元宇宙炒作,均是资本在技术尚未成熟时的狂热追捧。这些故事起初看似符合“进化方向”,实则缺乏商业落地的土壤,最终留下一地鸡毛。
因此,投资者需学会区分“趋势”与“泡沫”。书中提供了一套简易方法论:真正的趋势需同时满足“技术可行性”“商业可持续性”“社会价值性”三个条件。以当前火热的人工智能为例,尽管生成式AI(如ChatGPT)的技术突破令人振奋,但具体到细分领域(如AI医疗、AI教育),仍需逐一验证其商业化路径是否清晰。
五、给普通投资者的生存指南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回归到一个根本问题:普通投资者如何在“机构主导、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生存?答案依然是达尔文式的——认清自身劣势,建立差异化的生存策略。
对此,我深有体会。近年来,A股市场呈现出“机构化、专业化”的鲜明特征。普通投资者即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很难在信息获取、交易速度、研究深度上与机构抗衡。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注定失败。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聚焦能力圈,做“特化型生物”。
案例1:一位深耕长三角制造业的投资者,通过实地调研中小型零部件企业,挖掘出多家打入特斯拉供应链的“隐形冠军”。
案例2:某退休工程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专注投资工业软件赛道,成功捕捉国产替代红利。
他们的成功并非依靠“战胜市场”,而是通过缩小战场、发挥局部优势,在特定生态位中占据一席之地。
结语:投资是一场无限游戏
《我从达尔文那里学到的投资知识》一书,最终传递的是一种哲学:投资不是短期的胜负之争,而是长期的生存之战。市场的奖励从不属于预测最准、胆量最大的人,而是属于那些能够持续学习、动态调整、在危机中抓住进化机会的“适者”。
作为一名研究者,我始终对A股市场保持敬畏。这里有最复杂的环境、最激烈的竞争,但也孕育着最多的可能性。2025年,随着新质生产力崛起、资本市场改革深化,新一轮“进化”浪潮已然开启。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达尔文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在这场无限游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2025年2月于北京
图书简介:
投资行业正处于危机状态。绝大多数股票基金经理无法长期跑赢市场,导致大量资金从主动型基金流向被动型基金。投资者应该从哪里寻找新的投资途径?
普拉萨德凭借其在投资领域取得的长期高额回报,分享了其独特的投资灵感来源——进化生物学。他深入挖掘达尔文学说的核心理念,将自然界的鲜活案例与自身丰富的投资实践紧密结合——熊蜂的生存策略如何帮助我们接受可能会错过特斯拉的决策,驯服银狐的实验揭示了成功企业应具备什么样的特征,为什么一只小青蛙模仿一个更大的竞争对手的呱呱叫声可以揭示公司不诚实的迹象……
普拉萨德以生动有趣且富有洞察力的文笔,巧妙地将达尔文的理论与投资实践相联系,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在成功的进化策略的指引下,他详细阐述了多个获取长期收益的反直觉原则,并强调良好的视角与思维方式远比单纯的技术和技能更为重要,知识与技巧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他的观点基于对失败教训的深刻反思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提炼,为投资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在算法与人工智能日益应用于实现财务目标的当下,普拉萨德的投资思想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价值,帮助投资者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稳健前行。

普拉克·普拉萨德是新加坡那烂陀资本(Nalanda Capital)的创始人,此前曾在麦肯锡任职,并担任过华平投资(Warburg Pincus)的印度联席主管。他于2007年创立那烂陀资本,专注投资印度上市公司,管理资金规模约50亿美元,自成立以来实现了近20%的年化回报率。普拉萨德对进化论深感兴趣,他将达尔文的理念融入投资,并通过致股东信及新书《我从达尔文那里学到的投资知识》,展现出对投资实践和思想的深刻洞察力与卓越才华。
本书亮点:
2024麦肯锡年度商业图书,海外千人评分超高-4.7分,
被认为是“最值得一读的投资类书籍”
吴声、管清友、周道许、秦朔、吴晨、施宏俊、李南南、携隐Melody、樊登 联袂推荐
拥有30年投资经验、创立年化收益率20%投资公司的“印度巴菲特”,首度公开投资秘诀
查理·芒格说:跨学科多元思维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关键!
国内首部深入探讨投资学与生物学关系的著作
10个生物界鲜活案例,推导出3大投资定律、10大反直觉长期收益投资箴言
假如你从事投资,这本书将成为一件特别的武器。
即使你不从事投资,这本书也很值得阅读。
因为它回答了一个人人都关心的问题,那就是:怎样在一个复杂系统里取得持续的成功
充满不确定的市场中,不赔钱才是硬道理!教你识别优质企业,轻松跑赢长期市场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