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引领 强基固本

证券之星 2025-04-20 10:22:00
基金 2025-04-20 10:22:00 阅读

转自:天津日报

  投资拉动增长,项目带动发展。

  2025年开局,天津重大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一个个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补短板增后劲的好项目纷至沓来,新老基建“落地开花”,民间投资活力释放……我市以项目建设“拉满弓”,加力扩大有效投资,支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推动全市经济实现“开门红”。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市投资持续高位发力,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9位,为全年投资良性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压舱石”发力 重大项目乘势而上

  今年以来,随着各项宏观政策持续加力显效,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重大项目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如何最大限度将国家政策红利转化为项目建设实效?

  机遇面前,必须乘势而上。我市把重大项目作为拉动投资、扩大内需的有力抓手,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和政策导向,充分发挥关键领域重大项目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集中精力谋划招引当期支撑力强、未来成长性好的项目,提升城市产业密度和发展底蕴。

  年初,我市发布重点项目清单。今年将实施1129个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2.02万亿元。其中投资额10亿元及以上项目333个、总投资1.77万亿元,以社会资本为主的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占比超过80%。

  在市发展改革委,天津市重大项目智慧管理平台大屏幕上,全市各项目进展情况一目了然。

  “建设进度怎么样、新增投资是否到位、推进速度有没有达到预期,一切都用数据来说话。”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平台“全员”收录、管理“一键”操作,实现了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实时跟进、动态跟踪、全程督办。

  重大项目“加码提速”,夯实经济增长“硬支撑”。今年以来,我市统筹调度新和成新材料产业链等12个标志性产业项目、京滨城际南段等28个百亿级项目和空客二线等91个年度计划投资5亿元以上“短名单”项目,协调解决堵点问题,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扩面。督导服务“两重”项目进度,系统梳理“三张问题清单”,集中推动政策资金1亿元以上项目,增发国债支付率达86.8%、“两重”资金支付率达60.3%,在克服资金制约上求突破,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为开好局、起好步打牢基础。

  结构质量“双提升” 稳住重点领域“基本盘”

  “要素跟着项目走”“一切围着项目转”。我市持续加大重点领域项目服务力度,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积极抓好一批标志性项目建设,力促投资结构、质量实现“双提升”。

  今年以来,一批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的重大项目接踵而至。

  泰达山河超表面光学项目在天津经开区西区启动,建成后将补齐我国在超表面光学领域的技术短板;长城汽车天津曼德项目将在年内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30亿元,成为智能化产业的新标杆……

  我市聚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推动667个、总投资1.36万亿元的续建项目2月底全面复工和168个、总投资1748.25亿元的新项目接续开工,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产业投资稳步扩大。全覆盖跟踪服务198个重点工业项目和100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推动渤化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实施,玉湖冷链交易中心等相继开工,中海油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开发、国家电网大同—怀来—天津南特高压等央企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工业投资增长8.1%,较去年全年提升7.3个百分点,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优化。以城市更新领域项目为重点,加快京津冀同城商务区等23个城市更新项目实施;保障天津港集疏运、津潍高铁等项目加快建设,组织46个轨道交通、能源等领域项目春节期间连续作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4%,较去年全年提升8.7个百分点,城市载体功能有效提升。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中向好。推动美古花园等574个结转项目2月底前全部复工,重点推动南开区西湖道地块等42个年度计划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进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4%,快于去年全年3.9个百分点,快于全国16.3个百分点。

  ——新动能投资加速积蓄。诺和诺德制药、空客第二生产线等项目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8.1%,较去年全年提升14.1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1.9%,较去年全年提升10.3个百分点,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随着项目落地与资金流动,天津的经济版图正快速被刷新,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比学赶超 拼出发展“新动能”

  抓项目、扩投资,既是当前需求,也关系未来供给。

  据了解,我市围绕科技和产业创新、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抢抓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和“两重”“两新”等契机,与“十五五”规划谋划编制紧密结合,一季度新增谋划储备项目1613个,总投资4393.75亿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

  今年以来,我市重点聚焦“两高”、地下管网、农林水利、中欧班列以及重点行业设备更新等投向,精准储备“两重”项目672个,资金需求1236.35亿元;聚焦“人工智能+”、绿色石化、低空经济、乡村振兴、供热供气“一张网”等十个重点领域,分领域制定项目谋划攻坚行动方案;召开河北区觉悟社—大悲禅院片区、和平区解放北路百年街区、河西区德式风貌区等城市更新示范项目推介会,吸引优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谋划建设。

  与此同时,抢抓央企扩大投资重大机遇,我市将央企战略投资与天津基础资源、发展需求有效衔接,谋划落地一批央企新增投资优质项目;优化咨询机构包联服务国企机制,用好资金支持政策和企业存量资源,谋划、转化、落地一批标志性、牵引性、示范性项目。

  拼抢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关键在于敢作善为。各区锚定全年投资增长目标,激发比学赶超“新动能”。

  滨海新区持续加大项目调度力度和频次,推进保税区纳通骨科产业基地、生态城青山绿能产研基地等项目加快实施,精准调度经开区长城曼德电子、高新区商业卫星生产线等项目尽快开工,服务东疆综保区围绕国银金租等融资租赁公司深挖投资潜力。

  东丽区加强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包联服务,加快排水防涝一期工程等项目资金支付进度,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宁河区瞄准专项债券支持领域,做到政策一释放、项目即跟上,为项目建设夯实资金保障。

  西青区成立项目服务工作专班,推动北现音产学研创基地、经纬恒润研发中心二期、元气森林二期等新项目如期纳统。

  河东区坚持“抓大不放小”,一方面全力挖潜第一机床总厂、井冈山路等大体量城市更新项目投资,另一方面组织全区各行业部门、各街道持续摸排投资项目线索,确保项目应纳尽纳、应统尽统。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扩大产业投资、优化基础设施投资、稳定房地产投资、引聚民间投资,巩固投资良性增长势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如希望的种子迎春破土,与机遇一同拔节生长,为全年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发布
今日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