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学习物理的时候了!微软发布新型量子计算芯片Majorana 1
在Majorana 1芯片上,微软将拓扑导体纳米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H”, 每个单元有四个可控的马约拉纳粒子,构成一个量子比特。“H”单元可以连接,微软已经成功将8个单元放置在一块芯片中。通过这种方式,微软使得量子比特能够以数字方式进行控制,重新定义并大大简化了量子计算的工作方式。
除了制造马约拉纳粒子外,微软现在也具备从中测量信息的能力。微软表示,新的测量方法可以精确到检测超导线中十亿个和十亿零一个粒子之间的差异——这会告诉计算机量子比特处于什么状态,并为量子计算奠定基础。测量可以通过电压脉冲开关来开启和关闭,简化了量子计算的过程和构建可扩展机器的物理要求。
当然,微软最终的目标依然是在巴掌大的芯片上,放入100万个量子比特。
对于人类而言,量子计算的实现也意味着现在许多“投入全地球算力仍需要几千年才能解决的问题”,看到短期内解决的希望,特别是在材料学和医学领域。
接下来进入“画饼”时间。
微软表示,通过量子计算的强大算力,可以帮助科学家解决“材料为什么会被腐蚀、断裂”,从而开发出能自动修复桥梁、飞机部件裂纹、破碎手机屏幕的自愈材料。
量子计算也能全面释放AI的潜能。科学家和开发者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他们想要创造的新材料或者分子,并能立即得到答案,无需猜测或多年的试错。
这一领域中国亦有布局
对于微软报告中提及的“拓扑量子”和“马约拉纳零能模”等领域,中国科学家近几年来也有科研进展。
据央视2022年时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鸿钧团队对铁基超导体LiFeAs进行了更加细致而深入的研究。他们在实验上发现,应力可以诱导出的大面积、高度有序和可调控的马约拉纳零能模格点阵列。这项研究为实现拓扑量子计算提供了重要的高质量研究平台。

(来源:央视)
去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李政道研究所李耀义副教授、贾金锋院士与香港科技大学刘军伟副教授组成联合攻关团队,在拓扑晶体绝缘体的超导磁通涡旋中发现多重马约拉纳零能模存在的关键证据。这项研究也以《单个磁通中多重马约拉纳零能模杂化的特征》为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